國家網信辦對。

自媒體與內容產業的變化,總是迅雷不及掩耳。內地自媒體在11月開始面對一場前所未有的整頓,這場已進行兩周並持續的自媒體整改,在傳統媒體式微,從業者紛紛轉行自媒體的當下,將令自媒體及內容產業朝着哪個方向發展?
記者:張斌    互聯網圖片

國家網信辦官方公眾號「網信中國」,在11月12日晚發布消息,針對自媒體亂象展開新一輪整治行動。超過9,800個自媒體賬號,在行動中被關閉。

11月14日,國家網信辦又集體約談百度、騰訊、新浪、今日頭條、搜狐、網易、UC頭條、一點資訊、鳳凰、知乎等10家用戶端自媒體平台,就各平台存在的自媒體亂象,責成平台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按照全網一個標準,全面自查自糾。

之後,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兩大自媒體平台,都發出了整改公告,當中均提到,關注平台「政治有害資訊、色情低俗、謠言、標題黨、抄襲侵權、刷量刷粉」等問題,並將持續積極整改,嚴格管理。

有自媒體在整改行動中關閉賬號。

整改力度前所未有
監管部門表示,這些被處置的自媒體賬號,大部分開設在微信、微博平台,其中一些同時開設在今日頭條、百度、搜狐、鳳凰、UC等平台。有的傳播政治有害資訊;有的製造謠言、傳播虛假資訊;有的肆意傳播低俗色情資訊;有的肆意抄襲侵權,大肆洗版圈粉,構建虛假流量,破壞正常的傳播秩序。

這輪自媒體整改,已持續兩周,並無偃旗息鼓的跡象。陸續有更多的自媒體遭遇整改,可以說力度前所未有。

有自媒體人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次行動的力度。被封禁之後,他們很快開設了小號。這是他們最常用的一種蟄伏手段:小號受到的關注沒那麼強,他們可以借此避過打擊,等風頭過後再回到自己的大號重出江湖。

然而這些自媒體人,低估了這次整治行動的力度。他們發現,即便是小號,也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遭到查封。被封禁的一些自媒體賬號中,不乏粉絲數已經達到了十萬甚至百萬級別的。

平台們也在配合這次整改行動,推出相應的規範措施。11月16日,微信團隊發布公眾號註冊數量調整通知,即日起,個人主體註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2個調整為1個。微博也根據要求推出相應的措施。

監管將成常態
今年以來,針對自媒體行業的監管已經成了常態。經歷前幾年的「野蠻發展」之後,自媒體行業的「草莽時代」已經走到尾聲。依靠抄襲、低俗、謠言等製造爆款(商品供不應求)賺取利潤的亂象,已經無法繼續。

一些自媒體人也看到了整治的必要和迫切性。他們認為,一些不合規賬號的存在,實際上是對自媒體生態的破壞。資深媒體人王某認為,自媒體行業的生態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能夠獨立創作內容的;另一種就是行銷號,沒有內容輸出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洗版刷量,所有的行為都是為商業化的行銷。

這兩種自媒體形態共同構成內容生態的絕大部分,兩者之間又存在一種近乎寄生的關係—行銷號整合的內容,基本來自於現成的創作內容,當然也包括這些獨立創作文章的自媒體人。

如果說抄襲還屬於商業行為的話,一些自媒體為了吸引點擊率,而尋求通過造謠、傳播低俗等方式來發布內容,已經引發了社會問題,進一步令事態的嚴重程度惡化。

實際上,監管是一個持續的、永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內容創業者如想規避風險,只能注意要和政策與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自媒體亂象經整頓後,將朝哪個方向前進。

廣告主放棄公眾號宣傳
內容平台遭到管控,除了內容創作者被影響外,連接在同一根產業鏈條上的廣告客戶,也有了新的變化。

2016年10月前,許多自媒體人利用刷單工具,提高賬號的訪問量,以吸引廣告主投放廣告。隨後微信平台「遮罩」了這種手段的技術途徑,這種現象一夜之間被扯下了「遮羞布」。一直到今天之前,在刷量陰影的影響下,已有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選擇放棄公眾號這個平台。整治行動的出現,進一步打消很多廣告主對微信公眾號的投放熱情。「假如花了10萬元買了個頭條位置,結果轉眼就被刪了,這筆錢不就等於白花了嗎?」這是廣告主的擔心。

無論這一次的整改行動最終會持續多久,可以肯定的是,在監管不斷收緊的大背景下,內容創業這個賽道將不再擁擠。相比於當年「江湖爭霸」的時期,自媒體進入了一個「低頭看路」的階段。這對於那些潛心創作內容,運營賬號的人來說,反而算是一個好消息。變化已經發生,他們正在邁出步子,去適應新形勢的到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曾經的「野路子」已經不再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