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惜食文化興起,越來越多香港人意識到永續飲食的重要性。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我與《惜食地球人II》攝製隊伍走遍歐洲,南北美洲,亞洲各地,訪問各國有識之士,如何開拓新的食物資源。包括以植物性蛋白製造人造牛肉、以樹皮烘培作餅乾、家居養殖可食用的昆蟲、將塑膠轉化為可食用的菰菌、進食過期食品等。
《惜食地球人1&2》中文版,已可在香港電台官網和YouTube欣賞到。《惜食地球人2》英文版,將於2019年2月在電視播放。透過這一輯的《惜食地球人II》希望為上一輯的觀眾帶來更多啟發,了解更多的飲食選擇,能夠更有效決定土地的未來用途。
第三集《執嘢食兵團》來到北歐小國丹麥,它經常出現在聯合國的「世界幸福指數報告」中,穩佔前十位。這個快樂小國,近年興起獨特的惜食文化,由2010至2015年間,食物浪費量大幅下降至僅得四份一。文化社會學家隨地採食野生植物和果實,教人尋寶。哥本哈根大學內的Nordic Food Lab就希望尋回古老的飲食秘方,也開拓新的食物資源。
過去的丹麥王室貴族喜歡進口國外的珍饈百味,以突顯尊貴身分,但現代的王妃瑪莉卻非常「貼地」,推動進食過期食品的惜食理念,並在去年為設於哥本哈根、全球第一家專門售賣過期食品的超市WeFood主持開幕儀式。
丹麥國民的惜食風潮同樣「接地氣」,文化社會學家Søren Espersen穿梭城市、森林和海岸,隨地採食野生植物和果實,更出版指南,教人尋寶。在哥本哈根大學內的Nordic Food Lab絕對是前衛食物研究所,Roberto Flore 把樹皮、鹿腦等奇怪食材,作實驗性烹調,希望尋回古老的飲食秘方,也開拓新的食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