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承平已久,早已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和平的環境,使中國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長久的和平,令人忘記了戰爭,以為戰爭已遠離中國。事實是這樣嗎?其實美國從未放棄想摧毀和滅亡中國,戰爭可能隨時來臨。絕不是危言聳聽。
記者:張斌 互聯網圖片
發動六場保衞戰
新中國1949年成立,那時的中國新生、弱小,卻已從舊中國脫胎換骨。但在世界列強眼裡,新生的中國依舊是以前那個軟弱可欺的國家,包括美國等國家,為此不斷挑釁新中國,妄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
但新中國不是那個誰都能欺負的舊中國。為此,中國總共發動六次規模較大的保衛戰: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1962年對印反擊戰;1965年抗美援越戰爭;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1971年對南越的收復西沙戰;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新中國通過這六場戰爭的勝利,奠定大國地位,從此中國人不再自卑,不再是「東亞病夫」,中華民族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從最後一戰的1979年至今,整整40年過去,在這40年裡,中國人發奮發展經濟,取得如今輝煌的成就。但這40年的和平,令不少人忘記戰爭,在他們眼裡,戰爭已經是十分遙遠的事情了。
但沒有一個政治家或軍事家,會認為戰爭已遠離中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時表示,「中國無論發展到甚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但他同時也指出:「儘管千百年來人類一直期盼永久和平,但戰爭從未遠離。一國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不安全之上,別國面臨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我們應該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發戰爭的根源。」
世界從沒和平過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世界歷史實是一部戰爭史。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都在宣導和平發展的環境下,世界上依舊爆發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爭。
1948至1982年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在中東發生五次大規模戰爭 ,稱為「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進行74天的「馬島戰爭」; 1980年至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一場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對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1999年美國和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科索沃戰爭」;2001年美國以「9·11」事件為由,發動阿富汗戰爭;2002年英美聯軍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2008年為爭奪南奧塞梯的控制權,發生的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2011年至今未結束的敘利亞戰爭;2014年至今未結束的烏克蘭戰爭。
此外,還有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1964年美國入侵古巴的戰爭、1964年美國入侵巴拿馬的戰爭、1966年美國入侵瓜地馬拉的戰爭、1965年美國入侵多明尼加的戰爭、1968年至1973的越南戰爭;1969年中蘇邊界戰爭、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1975年中越西沙戰爭、1975年至1988年的安哥拉戰爭、1978年中越邊界戰爭、1978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戰爭、1994至2000年的兩次車臣戰爭、1992至1995年的波黑戰爭、1970年的印度支那戰爭、1981年美國入侵尼加拉瓜的戰爭、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的戰爭、1994年美國侵略海地的戰爭……
還有更多小規模的戰爭,已沒有篇幅一一列出。鋪陳這麼多戰爭,是為了說明,這個世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從未真正和平過。

不擇手段阻撓崛起復興
審視這些戰爭,發現一個共同點,均有美國直接或間接參與及支持,背後有美國的身影。
從美國的價值觀看,這是「民主與自由的偉大旗幟」、是正義的「解放戰爭」。這些都是幌子,美國對外發動或支持的戰爭,從來不是「自由」和「民主」的戰爭,而是為了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爭。
對於中國來說,這種威脅,即使在逐漸強大之後,也並未遠離。1996年的台海危機,如不是中國渴求和平,一場戰爭就要在台海打響。還有2016年的「台海仲裁案」危機。不僅如此,中國的日漸強盛,動搖了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美國從未放棄過對中國的地緣政治打擊。
在戰略層面上,美國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阻止和打斷中國的崛起復興。為此不惜轉移全球戰略重點,從「亞太戰略」升級到現在的「印太戰略」。如今,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終於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
在政治、戰略、經濟上,美國一如既往地打擊中國。那麼,出現軍事衝突還會遠嗎?也許,世界的戰略嚴冬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戰略嚴冬也在不遠的將來,基本標誌就是中美關係不斷的出現危機。
可以說,只要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戰爭永遠是懸在所有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Damocles)之劍。血淋淋的民族歷史告訴我們,永遠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歲月靜好的和平年代,不要忘記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