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媒體「丁香醫生」,去年12月25日,發佈文章《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將權健集團涉嫌虛假宣傳、傳銷等諸多問題曝光。不但網民瘋狂刷屏,更引起社會輿論關注。
記者:張斌 互聯網圖片
翌日凌晨,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發佈「嚴正聲明」,稱該文章不實,指摘其「利用互聯網搜集的不實資訊,對權健進行誹謗中傷」,要求「丁香醫生」撤稿並道歉。「丁香醫生」微博轉發強硬回應「聲明」稱「不會刪稿,對每一個字負責,歡迎來告」。這種強硬態度,瞬間引發輿論熱潮。
這次的輿論方向,是壓倒性地譴責企業害人。但是,很多人知道保健品行業亂象極多,業界卻又活得風生水起。上世紀90年代,內地湧現一批「神藥」,中華鱉精、娃哈哈口服液、生命核能、人參蜂王漿、太陽神口服液、三株口服液等,生命一號與太陽神口服液,甚至成了高考生必備營養品。那個年代,保健品的牛皮癬廣告更屢見不鮮。
行銷目標瞄準長者
在那個年代,質疑保健品成效的人,遠比現在少。今天,經過充份科學教育,科普工作者的努力、媒體、互聯網的傳播作用下,現在年輕「明眼人」的比例已不少。很多人知道絕大多數的保健品,有兩個特點:「吃不死人」及「吃了也沒有用」。
關鍵問題是,保健品企業或整個行業,毋須取信所有消費者。只要有特定與忠誠的消費群體,生意就能夠做大。核心消費群體,毋庸置疑是年輕人的父母輩、爺奶輩等長者。這些長者,知識水平相比年輕人較低,獲取正確資訊的能力也較低,同時,對延年益壽又有很高的需求。正是保健品行銷瞄準的目標人群。
保健品行業,極大程度靠的是行銷,靠的是鼓其如簧巧舌,讓缺乏相關知識、缺乏警惕意識的人上當受騙。典型的包括免費講座、免費體檢,甚至是免費旅遊。核心利用人群貪小便宜的弱點,營造特定的氣氛取得群體的信任,最後心甘情願為各種「保健品」、「XX療法」乖乖掏錢。
聯合調查組進駐
保健品行業亂象雖多,卻很難被取締。所幸,像「丁香醫生」這樣的科普自媒體越來越多。該篇報道,明確告訴大家,這些「保健品巨頭」如何引誘用戶進行消費,甚至放棄正規的治療,用「保健品」作替代。也看到「保健品巨頭」過去如何在出事後推卸責任,消費者不論發生甚麼問題,幾乎傷不了巨頭的毫毛。這樣的事情,網絡還有很多。現在網絡自媒體的發展,成了肅清亂象戰爭的武器,讓更多更深入地曝光類似事件,促使監管機構重視及採取行動。正因為事件曝光,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天津武清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兩日後,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權健集團展開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