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技術發展神速,成為美企業的心頭大患。

為保護美國企業,孟晚舟事件可能是第一例,但決不可能是最後一例。未來一切和美國企業在技術、市場競爭有優勢的企業,遭特朗普政府的「長臂管轄」極有可能是新常態。
記者:江東流   互聯網圖片

華為打贏高通後被納入國際5G通訊標準。歐盟委員會(EU)近日發佈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The 2018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顯示,在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家主要企業,2017會計年度研發投入進行了調查。華為以113.34億歐元的研發投入,名列中國企業之首,在全球名列第5位。華為的競爭對手蘋果和高通,則分別排在第7位和第28位。

台灣《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長畢中曾評論:「華為不是一般公司,華為已成未來網絡架構標準公司,比高通的規格還要好,對有先見的政治人物是潛在的危機。如未來全以華為為標準,未來十年網絡市場硬體及軟體發展,中國必佔領導地位。對美國經濟、政治、軍事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遠比賣武器、賣零件給伊朗,權衡之下有天壤之別。」

去年創5G網速紀錄
去年12月21日,美國最大電信運營商之一AT&T宣佈,推出5G網絡,發佈全球第一款5G終端設備–Netgear Nighthawk移動5G熱點。有人用該5G終端設備測試了5G和4G的網速,發現5G的網速只比4G快了0.93MB/S。使用AT&T的5G網絡,一年最少需要1,339美元。

去年12月14日,《紐西蘭先驅報》報道,華為聯手新西蘭電信公司Spark在5G網絡試運行,華為網絡測速達18.23Gbps(速度為2,278.75MB/S,理論上1Gbps=125MB/S),已創造當時世界最快的5G紀錄,華為的競爭對手剛過1Gbps。早在2017年10月底,華為和意大利電信公司沃達豐合作5G網絡,下行的速率高達2.7Gbps。美國使用愛立信和三星的5G技術,率先使用5G,但網速和華為相差約23倍。

華為的孟晚舟被捕後,去年12月12日獲加拿大法院以千萬加元保釋。

華為的5G技術已是世界標準,足以壟斷未來全球通訊產業的規模,令美國等西方國家聯手封殺華為的通訊產品。關於華為的規模,去年底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發表新年致辭說:「我們和全球領先運的營商,簽定26個5G商用合同,1萬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全球160多個城市、世界500強企業中的211家,選擇華為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夥伴;智能手機出貨量逾兩億台,PC業務和IoT智慧家居生態也有突破;華為雲已上線18大類140多個雲服務,與夥伴攜手在全球22個地理區域運營37個可用區;發佈了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能的昇騰系列晶片,及相應的產品和雲服務。」

《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在新一年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從而禁止美國公司使用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生產的電信設備。美國電信行業和政府方面的消息人士說,這道行政命令已醞釀逾8個月,最早可能於2019年1月發佈;行政命令將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IEEPA),責令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購買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風險的、外國電信設備生產商的產品。

拒開「後門」無法監聽
美國看到華為技術的超越充滿疑慮,背後更有一些「不敢在枱面上講的」敏感考量。美國聲稱,華為在硬體和軟體隱藏的監控功能,構成特定的安全風險。西方國家擔心,華為會被中國安全機構利用,成為用來破壞其他國家網絡的特洛伊木馬。

根據美國1994年實施的《通訊協助法律執行法案》(Communications Assistance for Law Enforcement Act)要求電信公司,必須在設備中安裝監聽後門。

2014年10月16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表示,要阻止恐怖份子和其他犯罪份子的罪行,應開放手機加密的後門,讓美國政府監聽資訊。科米稱,「無論是即時通訊還是存儲下來的資料,都在加大加密技術的使用程度。」他認為,這會阻礙美國聯邦政府的執法,導致無法阻止恐怖份子和猥褻兒童犯罪份子,難以伸張正義——除非政府可以獲得後門。華為成為國際主導的通訊企業,歐美國家卻難以要求華為配合政府留「後門」,加上華為至今沒有上市,西方又不能通過改變股東結構進行影響,所以歐美國家對華為有很大的顧慮。

《紐約時報》曝光的NSA機密檔稱,華為是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狙擊巨人」專案的目標。美國長期竭力阻止華為電信設備在美國市場銷售,避免設備中可能的「後門」被來自中國的駭客利用,導致企業和政府的機密被竊取。

有媒體評論特朗普拘捕孟晚舟,打的的經濟戰與國家安全無關。

英國《金融時報》針對華為的一篇抨擊文章承認,「除非你足夠幸運,能在大海撈針,否則無法獲得資訊通信技術受干擾的具體證據」,作者乾脆聲稱「你不會冒險將自己的安全交給潛在競爭對手」。

根據美國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登披露的稜鏡計畫(PRISM),微軟、雅虎、穀歌、臉書、PalTalk、YouTube、Skype、AOL和蘋果等9家互聯網公司,均在協助、配合美國國家安全局,即時跟蹤使用者電郵、聊天紀錄、視頻、音訊、檔案、照片等網絡資訊,全面監控特定目標及其聯絡人的行動。

「華為事件」的背後,是美國想要掌控世界通訊設備與內容,滿足美國「長臂管理」的「最小聯繫」標準。不論是電話、郵件還是銀行轉賬,只要和美國發生任何聯繫,美國具有管轄權。

保護主義作祟無關法治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方案網絡主任傑佛瑞·薩克斯,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稱:「華為是中國最重要的科技企業之一,所以是特朗普政府減緩或阻止中國、進軍高科技領域的主要目標。美國發動這場經濟戰的動機,一部份是商業目的,即為了保護和支援那些落後的美國企業,一部份是地緣政治目的,與維護國際法治無關。」

美國對華為下手,要求加拿大拘禁孟晚舟,並不是因為華為違反伊朗制裁決議等表面理由,根本原因在於華為的技術,讓美國感到威脅;華為足以壟斷未來全球通訊產業的規模,令美國難以忍受;華為成為國際主導的通訊企業後,又不願開設方便美國監控的「後門」,在特朗普政府急於要為美國製造更多的就業,惟有打擊有實力與美國企業競爭的對手,孟晚舟被拘押不是一個孤立事件,美國來可能會繼續做更多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