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糖,已經成為大多數朋友健康飲食的指導準則。要控糖,注意飲食十分重要。保持適當運動也同樣重要。如何運動能達到最佳控糖效果?還有什麼方法能控糖?
餐後步行20分鐘
吃同樣的食物,餐後是否運動顯著影響控糖效果。近日,南京第一醫院的最新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晚飯後走20分鐘,可以改善餐後血糖,而且沒有夜間低血糖風險。
該研究有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參與,受試者正常服用口服降糖藥,並遵循標準化的飲食,進餐時間在每天7:00、11:30和17:00。
受試者按交叉順序進行了兩個實驗階段的試驗,第一階段中受試者吃飯後,在跑步機上走20分鐘,這屬於短時間的中等強度運動。第二階段中受試者在餐後20分鐘進行休息。
研究顯示,餐後中等強度運動可降低餐後2小時血糖峰值、平均血糖水準和峰值血糖水準。特別是晚餐後走20分鐘後的血糖水準比不運動時的血糖水準低,但其影響僅限於晚餐後2小時。
吃飯順序很重要
即使吃同樣的食物,進食的不同順序對血糖的影響也非常大!
在近日召開的美國糖尿病協會(ADA)2019年年會上,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發佈報道:一餐中同樣的食物,先吃蛋白質和蔬菜,後吃碳水化合物,能夠更好的穩定血糖。
在該研究中,將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三組,都吃同樣的餐食,包括四種食物:麵包,果汁,肉和蔬菜沙律。其中,第一組先吃麵包和果汁,後吃肉和蔬菜沙律;第二組正相反,先吃肉和蔬菜沙律,再吃麵包和果汁。第三組,麵包,果汁,肉和蔬菜沙律混在一起同時吃,像吃三明治一樣。
研究發現:第二組的餐後血糖最為平穩。對比來看,第一組,餐後血糖峰值比第二組高約50%。第三組比第二組的餐後血糖峰值高出40%。
限時進食也能控糖
想要控糖,控制吃飯時間,也很有效果。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發現:患有2型糖尿病高風險的男性每天將食物攝入時間限制在9小時,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研究者評估了限時飲食對16名2型男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這些受試者遵循兩個時間表進食,一個是早上8時到下午5時,一個是中午12時到晚上9時。
研究發現:兩個時間表都改善了受試者的血糖反應。
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也在一項初步研究中發現了類似結果。該研究招募了八名前驅糖尿病男性患者。
受試者每天的進食時間控制在6小時內,堅持5個星期,然後將進食時間延長到12小時,所吃食物不變,也堅持5個星期。
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血糖水準並無變化,但他們的胰島素敏感性(即身體處理糖的能力)和血壓都有所改善。
本報記者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