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修例示威持續,累積民怨未消,特首林鄭月娥的民望更屢創新低,外界關注林鄭在10月公佈的《施政報告》會否有解決問題的新招。消息指,政府就《施政報告》內容向政黨摸底,綜合來說,至少包涵5大重點,其中房屋政策佔比最重,包括考慮以3項新措施緩解市民住屋問題。
林鄭擬為輪候公屋3年以上而仍等候「上樓」的市民,提供租金津貼;重推「租置計劃」及大規模重建舊公屋邨。
房委會近期公佈,公屋輪候時間稍為回落至5.4年,多個政黨和組織已多次建議政府推出租金津貼,協助正「捱貴租」的公屋申請人渡過困境。消息人士表示,因應當前政局,林鄭擬將津貼畀線定於輪候公屋3年,而尚未可「上樓」的申請人,便有資格領取津貼,以盡快緩解市民租貴樓之重擔。
俗稱「租置計劃」的租者置其屋計劃於1997年12月推出,旨在讓公屋租戶以低廉價錢,購買現時所居住的單位,計劃涵蓋39條屋邨,不過當中至今有4萬個單位最終未有售出業權。自上月底起,已有傳政府為平息民怨,正醞釀重推租置計劃,但未有定案。
計劃大範圍重建舊公屋邨
林鄭近日曾透露,會考慮大範圍重建舊公屋邨,但未有最終定案,因如何安置重建戶是一極大問題。消息指,由於政局急劇變壞,政府施政須有大改革大動作,以緩和市民怨氣。目前有42條公屋屋邨樓齡超過40年。
身兼行會成員的葉劉淑儀表示,不評論政府有否向該黨摸底,但承認聽到政府正研究上述新房策,包括租置計劃。她指,重推租置計劃是好事,但過往因業權問題而出現爭拗,她以一半單位租、一半單位賣的利東邨為例,居民購入公屋後需要承擔維修費和管理費,令租置計劃誘因降低。
她認為,若要吸引市民透過租置計劃購買公屋,應設「包底」機制,由政府承擔一定金額的裝修、管理和保養開支,減低居民負擔。她又指,雖然政府重提租置計劃能為居民提供置業機會,但始終未能增加整體房屋供應,希望政府能持續開拓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