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逝世,享年86歲。他在1995年至2007年期間入主愛麗榭宮,最為世人記得的時刻,是2003年與德國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他任內推動改革不果,內政經濟表現欠佳,但卻是首名承認法國二戰時協助屠殺猶太人責任的法國總統。希拉克的公職生涯雖然不乏爭議,如捲入挪用公款醜聞,惟一直是法國最受歡迎的政治領袖之一,跟希拉克份屬師徒的前總統薩爾科齊形容 :「他體現了一個忠於其普世價值及歷史根源的法國。」
任法國總統達12年
希拉克40年間曾出任多個公職,對團結法國右派政治勢力影響深遠。他1960年代起獲時任總理龐比度賞識提攜入政壇以來,兩度出任總理,更曾擔任巴黎市長長達18年,但競逐總統之位並不順利,第一次(1981年)未進次輪投票,第二次(1988年)依然敗北,直至1995年才擊敗社會黨若斯潘當選,到2002年擊敗老牌極右政客勒龐連任。他2005年曾輕微中風,兩年後放棄再度連任,到晚年再受到阿茲海默症困擾,失憶嚴重。其女婿向路透社證實,希拉克在親人圍繞下安詳離世。
據法媒報道,希拉克擔任總統期間,2005年曾患中風。2007年卸任總統後,健康狀況不斷惡化。2016年9月,他在摩洛哥度假期間因肺部感染不得不緊急返回巴黎住院治療,近一個月後才回到巴黎的家中。
希拉克曾以極具個人魅力的方式擔任法國總統長達12年。他既繼承了戴高樂主義獨立自主的外交精神,又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是追逐「歐洲夢」的代表人物。同時,他還大力宣導世界多極化與多邊主義,是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正因如此,法國媒體評價他是「法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傑出代表」。
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
外交上,希拉克最為人所知的是2003年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儘管令法美關係受損,但其國內支持度飈升至90%。在美軍率領的聯軍攻伊前一周,希拉克曾警告佔領伊拉克將會是「噩夢」。美軍後來迅速推翻薩達姆政權,但始終無法穩定局勢,反而間接造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
他曾質疑歐洲整合的希拉克出任總統後推動旨在加強歐洲融合的《歐盟憲法》,但2005年在法國的公投表決慘敗,令他受到政治重挫。
希拉克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法國媒體稱他為「熱愛中國的人」。在其擔任法國總統期間,他4次訪華,中法兩國在1997年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2004年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希拉克還是一位讓中國人倍感熟悉和親切的法國政治家。他是中法關係「黃金十年」的宣導者和創造者之一,1995年第一次當選法國總統後,就以政治家的戰略眼光推動中法關係快速發展。2004年,中法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法雙邊交往進入全新階段。
希拉克執政期間,中法兩國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兩國在航空、核能、鐵路運輸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希拉克倡議的中法文化年,創造了中法歷史上全新的文化交流模式。
希拉克一生對中國文化的鍾情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據了解他的中國外交官介紹,希拉克能背李白、杜甫的一些詩篇,甚至能準確判斷中國青銅器的歷史年代。「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的到過中國」——這一金句就來自希拉克。
首認二戰助納粹黑歷史
不過,在面對法國黑歷史上,希拉克是首名承認二戰時法國協助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責任的法國總統。法國二戰時由納粹德國扶植的維希政權統治,期間配合柏林政策,合計約7.6萬名猶太人被送往納粹集中營,但戰後法國領袖一直迴避問題,希拉克1995年上台後不久便打破該禁忌。他1995年7月16日發表演說:「佔領者(納粹德國)的犯罪蠢劇,由法國人、法國這國家做助手。法國,身為啟蒙時代和人權之地,將那些要保護的人送予劊子手。」
被揭任巴黎市長挪用公款
希拉克上台之初曾試圖推動經濟改革,但遇上大示威,他曾提前大選爭取授權卻慘敗,被迫改以左派政敵若斯潘為總理。希拉克任內被詬病不作為和政治停滯,未能解決法國的債務、貧富懸殊和失業惡化的問題,2005年更發生巴黎市郊暴動。
希拉克在任期間亦爆出巴黎市長期間挪用公款醜聞,他2011年被判罪成。不過,他至死前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法國領袖之一。他精於政治公關,經常會見民眾,有時在活動握手次數之多,要在休息時把手插進冰桶或戴上石膏。
希拉克死訊傳出後,國內外皆表悼念,法國國民議會臨時暫停會議,為其站立默哀,議長費朗稱讚希拉克儼如大仲馬筆下的英雄角色,「魔術師、鬥士、比他想展示的更深邃」。法國前總統奧朗德指他是「知道如何跟法國人民創造聯繫」的鬥士,現任總統馬克龍亦取消公眾活動行程,準備發表電視演說。當年以英國首相身分支持美軍攻伊的貝理雅,則稱無論雙方有多少分歧,希拉克始終友善和慷慨。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對他的離世深表沮喪,形容歐洲失去一位偉大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