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國內部署導彈攔截器。

美國媒體8日披露新型導彈攔截器的細節,指它採用撞擊的方式摧毀導彈,並配備多個彈頭防範多重目標,以應對中國及俄羅斯的高超音速導彈。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希爾7日說,防禦局正在努力升級策略,迎接下一代精確制導武器構成的全新挑戰。

《福布斯》報道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雖然導彈防禦局公開表示考慮不同的攔截方式,但現時集中研發新型固體燃料火箭的「彈頭」截殺載具,將以撞擊的能量摧毀來襲導彈,原理與現役的攔截器相近。至於兩者最大的分別,是新型攔截器配備多個彈頭,意味可同時對付多枚導彈。美國現時部署64枚攔截導彈,導彈防禦局認為須要動用2枚至4枚導彈攔截1個目標。

料最快2026年交付

與此同時,導彈防禦局計劃把阿拉斯加州的攔截導彈發射井數量,由40個增至60個,這些發射井可容納新型攔截器。雖然觀察員認為10年後才能交付新型攔截器,但據報參與計劃的人士相信最快2026年收貨,原因是多彈頭截殺系統已研發20年,並明確掌握新一代推進技術。

希爾說,今年3月舉辦的國土防禦演習成功發射2種不同類型的攔截導彈,顯示了各領域感測器一體化的價值。高超音速武器、巡航和彈道導彈構成的新型威脅「是截然不同的」。為解決這個問題,「感測器體系結構至關重要」,而且「必須投入資金(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關於空間感測器應用漸增,他補充說,「有大量我們根本無法解決的(源自地面甚至艦艇的)棘手難題」,但可以利用空間(感測器)加以彌補。利用空間感測器方面,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各種滿足不同需求的在軌感測器之間的「數據傳遞」。按照當時的設計,這些感測器不能無縫對接。此外,還存在空間「雜亂」問題,需要過濾掉一大堆的其他物體才能得到精確的圖像。

希爾說:「我們確實有必要儘快完成部署。」他指的是探測並評估威脅的空間感測器防禦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