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縣域,都有一所冠以「一中」的知名高中,它們往往是反映一縣基礎教育實力的「視窗」。記者在福建等地一些山區縣採訪發現,不少縣一中近年的高考成績呈下滑趨勢。教育界人士分析認為,「縣中衰落」不是個別現象,近年來一些山區縣基礎教育師資等「軟體」沒跟上,已成為教育區域均衡的最大「痛點」。
非個別現象山區再難冒尖
記者近日到位於閩西某縣的第一中學。校園內掛着大紅色的勵志標語條幅,醒目的高考倒計時牌下,畢業班的學生下課後魚貫而出,隨處可見緊張的備考氛圍。網上的一張「高考紅榜」顯示,2019年高考,學校一本上線率超過了40%,比去年提升了4%;本科上線率超過93%,比去年提升近3%。
「這兩年經過努力,我校高考成績明顯回升,但和十年前相比,依然有差距。」這所中學的校長告訴記者,十年前學校曾出過全省文理科第1名,轟動一時。從此以後,高考成績逐年下滑,最差的時候甚至連「雙一流」高校都考不上幾個。
記者在閩西北山區採訪發現,這裡多所縣一中在過去十多年間,本科上線率、重點大學考取學生數等指標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下降,當地幹部群眾紛紛質疑:「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福建某山區市教育局負責人說:「早些年,縣一中不論教學品質還是高考成績都不輸沿海的福州、廈門,沿海城市中學還經常組織到山區中學取經。但這些年來,出現了『沿海中心城市重點中學─地級市重點中學─縣一中』的分化趨勢,縣一中在高考中很難再冒尖。」
教師流失教學品質下滑
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由於薪酬待遇懸殊等原因,福建山區中學不少長期在教學一線耕耘、教學成績卓著的骨幹教師流失到沿海地區,某縣的縣一中先後有50多位教師離開。
一所重點高中的校長說:「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是一所學校教學品質的靈魂。他們一走,學科教研品質就會直接下滑,更讓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為了補充師資,縣一中們只能「向下挖」,調入本縣鄉鎮中學骨幹教師。結果越往基層、越落後地區的學校,優秀老師流失越嚴重。
多所山區鎮級中學校長反映,學生家長一看這種情況,更要把孩子送進城裡上學,形成了「老師走─學生走─成績下滑─加劇老師走」的惡性循環。
除了部分骨幹教師流失,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告訴記者,更讓人憂心的是近年來縣域整體教師隊伍的能力不如從前。十多年前,縣一中的教學骨幹大多畢業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師專、師大。當年這些院校招考的都是最優秀的畢業生,教學能力完全不輸給沿海中學。但近年來大環境改變,師範類院校畢業生擇業觀也發生變化,最優秀的畢業生基本都選擇留在大城市。
某縣教育局負責人說:「沿海城市重點中學的教師招聘門庭若市,吸引了很多重點高校的研究生。而我們這裡,報名的人很少,基本上符合教師招考最低門檻、願意來山區的畢業生,我們都要。」
教師待遇與社會地位的相對下降,也影響了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精氣神。有校長痛心地說,曾經課堂上有學生不專心,老師批評他,學生站起來振振有詞:「我爸爸打工的收入都比你高,你讓我認真讀書?」雖然學校對這名學生的錯誤言行進行了批評教育,但老師表示「聽到這樣的話,內心很不是滋味」。
針對「縣中衰落」現象,地方黨委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記者採訪發現,近年來縣域經濟發展任務重,在有些領導幹部眼中,教育不再是最大關注點。某縣幹部說,幾年前,該縣生源減少、師資超編,縣領導不是想辦法重振教育,而是組織教師考試,擇優「分流」,結果不少優秀教師進入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對教師隊伍建設造成嚴重影響。
而另外一個縣,近兩年出台多項強教措施,配強校長,激勵優秀教師,拿出十足誠意招才引智,短短兩年,已有多名知名高校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前來就職,如今各級學校學風大為改善,不少去外地上學的孩子也開始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