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喝點酵素,能減肥,還能改善排毒、腸道菌群。」
「多喝點紅酒,裡面的白藜蘆醇成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助長壽。」
「吃燕窩可以美容抗衰老、補充膠原蛋白。」
「最近青汁特別流行,成了網紅保健食品,聽說能減肥呢!」
「剛生完孩子,我媽給我買了阿膠讓我補血補鐵、調理身體。」
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這些據說有神奇功效的食物你都吃過嗎?
近幾年,「養生」早已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標配,各年齡段的人群都對養生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年輕人忙於排毒、養顏和減肥,中老年人群則忙着追逐長壽、抗氧化和調理慢性病。對於這些「追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了一些,或是口耳相傳或是被廣告廣而告之的「超級食物」。可是,這些普遍價格不菲的「超級食物」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資深食品安全科普專家鍾凱盤點了近年來最受關注的「養生」食物,並以科學的視角帶大家重新解讀了食物背後所隱藏的科學常識。
酵素
吃果蔬比喝酵素獲得的營養更豐富
「酵素,簡單來講就是沒有加鹽的泡菜水」,鍾凱一句話就撕開了酵素的神奇面紗。鍾凱直言:「很多人知道酵素裡含有多酚和黃酮,但卻不知道這並不是因為發酵產生的,而是果蔬裡本來就有的。所以吃果蔬比喝酵素獲得的營養更豐富。」
除此之外,酵素含有的各種所謂助消化的生物酶,並沒有什麼特殊,而是廣泛存在的,人體自身腸道菌群的產量其實更大。同時,像酵素這種外源性生物酶進入體內後,能夠發揮作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小。鍾凱解釋道:「我們從外界攝入的這些酶,到達體內後能夠參與消化代謝的非常少,絕大多數到了胃裡,就被胃酸壞掉了,根本就沒有辦法參與之後的過程。」
對於酵素的減肥功效,鍾凱指出,酵素本身沒有什麼營養。之所以能起到一定的減肥效果,一方面有可能是偷偷添加了西藥,另一方面則是靠吃酵素營造一種儀式感,引導人們少吃飯而已。
抗氧化、抗衰老也是酵素廣為流傳的功效,鍾凱直言:「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保健品能真正有效地抗衰老。」鍾凱點明,其實很多人都沒有真正明白「氧化」的概念。人體能活着靠的就是氧化,體內沒有氧化反應,吃的食物就沒有辦法變成能量。過多地攝入抗氧化物質,對身體並沒有什麼好處,而是在與人體的代謝功能作對。更有最新證據表明,攝入抗氧化劑會增加全因死亡率,也就是說,反而增加了引發各種疾病的可能性。
紅酒
法國人健康秘密其實是「地中海飲食」模式
「某一種食物對健康的影響,要遠遠小於膳食結構對你的影響」,鍾凱反復強調這個概念,他舉了個例子。「很多人聽說葡萄酒裡的白藜蘆醇有健康功效,但其實喝葡萄酒對你健康的影響,遠遠沒有一日三餐的影響大。一日三餐沒吃好,只靠喝葡萄酒是不靠譜的,說白了就只是白花錢,買了個心理安慰。」
事實上,目前也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白藜蘆醇具有健康功效,且1瓶紅酒裡面的白藜蘆醇含量平均不超過3毫克,所謂的健康功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反而應該值得注意的是,過多攝入白藜蘆醇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每天攝入量超過2克,可能引起噁心、腹瀉等症狀」。
那為什麼愛喝紅酒的法國人,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確實很低呢?鍾凱解釋道:「法國人的健康其實是得益於他們的飲食結構,也就是大家所了解的『地中海飲食』模式。糖的攝入量低,果蔬、水產、乳製品比較多。」
燕窩
營養成分不如牛奶和雞蛋
燕窩屬於一種傳統的「養生」食物,其實燕窩裡的營養成分還不如牛奶和雞蛋。比如,燕窩的一個標誌性營養成分燕窩酸,又叫唾液酸,純品價格約為燕窩的十分之一。其實動物性食物普遍都含有少量的唾液酸,人體自身也可以合成。而那些關於唾液酸的所謂的功效證據,也都是來自於動物實驗,且劑量遠遠大於正常人類的食用量。
燕窩中含有的另外兩種物質,表皮生長因數和集落刺激因數,人體自身也都是可以合成的,更是和所謂的「補血」「養顏」功效沒什麼關係。「表皮生長因數不是指我們臉上的表皮,指的是細胞膜,跟我們的皮膚沒關係。而且,這兩種物質一經燉煮就被破壞掉了。」
血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血燕的紅色其實是因為燕子築巢時所在石壁中含有鐵元素,「紅色就是氧化鐵,跟『鐵銹』一樣,但人體所吸收的鐵應該是二價鐵,而非血燕中的這種三價鐵,所以血燕既不能補鐵也不能補血。」
阿膠
「滋補」功效體現在營養缺乏的年代
三國至南北朝編著的《名醫別錄》明確記載,阿膠是「煮牛皮作之」。《齊民要術》也記載,煮膠以沙牛皮、水牛皮、豬皮為上,驢、馬、駝、騾皮為次。直到五代至宋因為實行的「牛皮之禁」,驢皮才得以逆襲。
作為中國延續幾千年的一種民間用於補血補身體的傳統食物,對於其功效研究要更為慎重。鍾凱表示,關於阿膠中醫典籍記載極多,但相互「借鑒」居多,阿膠論文累計已有5000篇以上,但絕大多數是中文期刊,目前關於阿膠的「功效」機理並不明確,研究結果也不一致。
其次,阿膠的煮製並不一定非要是驢皮,其實用豬皮、牛皮等動物皮製作出來的東西成分是相似的。所以無法解釋驢皮和豬皮、牛皮的區別。
那為什麼阿膠會成為滋補名方?鍾凱介紹,當時是因為國人正處在營養缺乏的年代,而阿膠本身提供了一定的蛋白質,其中的配料,芝麻、紅棗、桂圓肉、核桃也提供了大量糖分,對於物質生活水準不高的人來說,形成了「大補」。
大麥青汁
獲取纖維素不如直接食用新鮮的蔬菜
「大麥青汁是『生食主義』的產物,它滿足了人們『返璞歸真』的心理訴求」,提到近幾年行銷很熱的大麥青汁,鍾凱如是說。
經過各種營養研究發現,大麥青汁裡的營養成分都是十分常見的,比如促進排便的纖維素,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吃新鮮的蔬菜來獲取。至於青汁的其他功效,均無可靠證據。
而且,大麥青汁其實最早是美國人用來做動物飼料的,後來有人將這種麥苗、麥芽做成的乾粉行銷成給人吃的食物,此後經過了很多年傳到了日本,後來又行銷到了中國。它並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是日本的「秘方」。
好好吃飯比啥都重要!
扒完「超級食物」背後的秘密,鍾凱最後總結道,健康的3大秘密是基因、自律和規律。除去每個人不同的基因特點之外,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生活習慣的自律,並且順應人體運作的規律,注重膳食均衡營養。把養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日常飲食中來,而不是花大把的錢,聽信不靠譜的廣告宣傳。換句話說就是:「好好吃飯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