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4日起,解放軍在渤海海域、海南島東南部海域、南海相關海域舉行軍事訓練活動。與此同時,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正在東海某海域上空進行高強度跨晝夜訓練;而在連雲港至青島黃海海域,解放軍組織的大型實彈射擊演習也已經進入到了第三天。
至此,解放軍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開啟了密集練兵的節奏。而以近一個月的動向來看,解放軍已公佈了至少九場軍事訓練活動。密度之高、規模之大,相當罕見。
少見的聯合實彈演練
此次軍演呈現出“同時演練、聯合演練”的特點,這不是一個軍種的演練,也不是一個方向的演練,而是在整個戰區範圍內,多個軍種進行聯合統一行動。各軍種在不同的海域,針對不同的作戰目標,體現出解放軍各大戰區依託目前的作戰體系,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應對來自不同方向的威脅。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針對此次黃海海域的軍事演習,山東海事局在公告中特別指出“此次實彈打靶覆蓋範圍大、彈藥威力大,擅自出海被誤炸誤傷的危險極大”。而在東海海域,一支由杭州艦、泰州艦、徐州艦等組成的艦艇編隊,近日也赴東海某海域開展為期三天的科目訓練,模擬對敵來襲導彈、對敵水面艦艇進行防禦打擊等。
此次演練的實戰性特別強,大量使用了實彈,無論是對導彈的攔截作戰,還是對水面目標的反艦作戰,都突出了遠程、高效、集中、聯合的特點,“把實戰的背景放入整個演練過程中,演練行動無論是效能還是總體作戰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體現”。
“往年解放軍的演習主要是針對潛在危險,而這次針對的是現實威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個別國家與臺灣當局近期“小動作”不斷,頻頻試探大陸底線,因此也迫使解放軍此次演習更加貼近實戰和系統性作戰。
震懾美軍無底線的挑釁
可以猜測,此次多海域聯合演練的目的,首先是應對美國在中國周邊製造的所謂“多海聯動”,警告美國不可對中國的主權和尊嚴進行無底線的挑釁。
8月21日,美國陸軍派出的一架飛機已經連續三天抵近中國進行偵察活動。當天,該機從日本沖繩起飛後,朝臺灣方向飛行了一段時間,隨後突然轉向,朝浙江沿海方向抵近飛行。值得注意的是,這架飛機雖然受雇於美軍,但飛機外觀卻沒有美軍塗裝,而是由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的商務機改裝而來,並裝有超高解析度探測監視系統。美軍此舉實際是“借民用之名,行軍事偵察之實”。
今年以來,美軍機、軍艦多次闖入南海、黃海、東海等海域。據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下屬“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的一項統計顯示,僅今年七月,美軍大型偵察機在南海抵近偵察的次數就高達67次。此外,美軍機離中國海岸線也越來越近,僅七月一個月,美軍機共有9次進入中國海岸線70海裡範圍內,其中6次進入60海裡範圍,距離最近的一次只有41海裡。
解放軍此次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進行聯合演練,與各方威脅從點位上做到了一一對應,“你從哪裡來我從哪裡演”,這也說明目前解放軍的戰備水準很高,隨時有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尊嚴。
警告“台獨”分裂勢力
解放軍在四大海域密集演習,也成為臺灣島內關注的焦點。從8月22日開始,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等紛紛在重要位置對解放軍的軍演進行了報導。對於東部戰區的演習,一些媒體還突出強調“解放軍同時在台海南北兩端軍演”。
近來,美國和臺灣當局互動頻繁,從MK-48重型魚雷,到“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再到4架“海上捍衛者”大型無人偵察機,美國已經宣佈三次對台軍售了。而在23日的“炮擊金門”戰役62周年活動上,蔡英文專門赴金門主持活動,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也出現在了相關追思活動上,這也是美國在台協會首次有處長層級人士出席該活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美國官員公開參與兩岸曾經的軍事對抗相關活動,其意圖是在鼓勵臺灣當局與大陸對抗,以期拿臺灣地區做炮灰來遏制整個中國的發展。不過與美國政府和台當局某些人的想法不同,美國國內一項民調顯示,僅有35%的美國民眾贊成美國出兵援助臺灣。
這表明,經歷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美國民眾反戰情緒高漲,美政府想要跨越國內政治和民意來干預兩岸關係難上加難,而台當局“抱大腿”的“美夢”恐怕也只是一廂情願。
對此,包括馬英九等諸多島內人士,紛紛對當前台海局勢表示焦慮。馬英九在22日舉辦的研討會上指責蔡英文選擇“聯美抗陸”,把兩岸從僵局變成危局,正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而此前,綠營內部的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也罕見批評民進黨當局“製造仇恨和敵意”,“一邊倒押注美國的政策只會把臺灣帶向絕路”。
兩岸的軍事能力對比顯而易見,臺灣當局強化與美國的軍事關係,在“台獨”的路上狂奔暴走,實際上都是外強中乾。此次的軍事演練,發出的警告信號很明確,能夠對“台獨”分裂分子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