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本來兩國領導人商定要聯合舉行70場紀念活動,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中印建交70周年反而成了兩國關係的多事之秋。
新冠疫情就像催化劑,使得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臺之後突然加速對華政策的調整,隨後發生的加勒萬流血衝突更使中印關係陷入僵局。
如今,印度在邊境打響45年來第一槍。中印關係如何破局?
當前,中印兩國正在通過雙邊外交、軍事等管道協商解決邊界對峙,緩和雙邊關係,同時也開闢了包括與印度駐華大使的對話等一些旨在加深中印相互理解的二軌對話管道。
然而,邊界對峙只是中印雙邊關係中諸多問題的一個集中體現,中印雙方對一些基本問題的看法差距較大,很難達成共識。
之所以存在這麼大的差距,主要是印方對當前中印關係有兩方面的誤判:一是對國際和地區政治經濟格局及其走勢,以及印度在其中的地位存在誤判;二是對中方在面臨嚴峻國際壓力背景下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等核心利益的決心存在誤判。
首先,對於當前的國際和地區格局,印度戰略界認識到國際體系處於轉型之中,其中最大的變化是中國的迅速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他們認為,當前國際體系轉型的矛盾集中體現為中美戰略競爭。
印度戰略界認為中國成為亞洲主導國家的可能性在上升,中國要將21世紀變為“中國世紀”。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通過雙邊途徑並協調其盟友與夥伴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和遏制。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進一步增強,發起中美貿易戰,中國承受著巨大國際壓力。
印度不斷加強與美日澳等國的軍事和戰略合作,並希望推進與這些國家的經濟金融合作,對沖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甚至希望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中取代中國。但同時,印度決策精英也企圖在中國面對美國巨大壓力之際,向中國施壓,在邊界、貿易、中巴關係、中國與南亞國家關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及核供應國集團等問題上獲取好處。
其次,不知妥協、不懂交換是印度一貫的外交做派,在具體的對華政策及手段方面,印度對中國也是一味提要求,一味施壓。
從2014年莫迪上臺後,莫迪政府特別希望能夠解決兩國邊界問題。印度戰略界就此放出風聲,認為中印兩國都是強勢領導人執政,正是徹底解決邊界問題的好時機。
然而,印方所認定的實控線與中方認定的相差甚遠,中方發現如果與印方核實實控線,兩國會出現更多爭端。中方一貫主張邊界問題應“一攬子”解決,印方不僅在東段達旺等問題上拒不讓步,而且在西段又頑固堅持其所主張的實控線,企圖利用對其有利的國際局勢迫使中方完全按照印方意志解決邊界問題。
由於印方貪得無厭、得寸進尺、不懂交換,中國對印度提出的要求比較慎重,由此導致雙邊關係不斷惡化。
2017年6月,洞朗對峙事件使中印關係跌入低谷。由於中方當時顧及金磚國家廈門峰會等重大活動,未對印方採取強硬手段,使得印方此後更加有恃無恐。
2018年武漢非正式會晤和2019年金奈非正式會晤之前,都發生過邊界對峙。
2020年1月,中國爆發新冠疫情之後,印度政府認為中國內有疫情,外有美國壓力,無暇他顧,因此在邊界地區更加咄咄逼人,在加勒萬河谷等地越過中方實控線,架橋修路,搭建工事,導致兩軍對峙,在6月15日晚上發生加勒萬流血衝突。
從目前形勢判斷,即使中印領導人再舉行一次非正式會晤,兩國關係恐怕也很難恢復正常。
當前,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挑起一場針對中國的冷戰,而莫迪政府最近的一系列行為表明它正在緊緊追隨和配合美國對中國進行圍堵和遏制。雖然印度外長蘇傑生口口聲聲說“印度永遠不會成為聯盟的一部分”,但印度現在幾乎已經站在了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遏制中國的最前線。
兩國關係發展到這種局面,印度政府、印度各政黨、印度媒體以及印度戰略界幾乎一致將雙邊關係惡化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幾乎沒有人對印度自身的問題進行反思,這種狀況讓人對中印關係的前景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