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以來,破發潮越演越烈,“打新者”的心態面臨崩盤。
第一財經根據Wind資料統計發現:2022年以來,A股共有95只新股上市,僅首日破發股即達24只,而2021年上市的524檔股票中,也僅有22只首日破發股。也就是說,今年不到四個半月,新股破發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而截至4月11日至13日,本周前3個交易日內,4只首發新股中,就有3只首日破發,破發率達到了75%,打新風險越來越高。
打新還能賺到錢嗎?
Wind資料統計顯示:截至4月13日,A股今年共有95只新股上市,其中,深市主機板6只、創業板40只,滬市主機板10只、科創板32只、北交所7只。按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51檔股票已經跌破了首發價格,占比超過一半。
而在破發新股中,思林傑、天岳先進、首藥控股、亞虹醫藥、邁威生物等多檔股票價格已接近腰斬,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股價已經跌去了60%。
按照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95檔股票中,24只首日破發,占比達到25%,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上一次的高破發率出現在2011年-2012年,2021年上市的524檔股票中,也僅有22日首日破發,今年前4個月的破發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資料顯示,24檔股票中,16只為科創板上市股票,占比67%,另外8只為創業板上市股票,占比33%。半數的首日破發新股,是在今年3月份上市,當月一共有37檔股票上市,首日破發占比超過30%,而且高度集中在3月份的下半個月。
上市首日跌幅最大的5家企業,主要是科創板上市,而且3家是4月份剛剛上市的企業。
其中,邁威生物上市首日跌30%,4月12日上市的海創藥業跌30%,兩家均為生物醫藥企業;翱捷科技跌34%,這是一家晶片企業;4月8日上市的普源精電上市首日跌35%,投資者中一簽虧1萬;同樣是昨日上市的唯捷創芯首日跌36%,這也是一家晶片企業,投資者依舊中一簽虧損上萬元。
4月11日以來的3個交易日,雖然僅有4只新股上市,但3只卻在破發,破發率達到了75%,而碩果僅存的瑞德智能,上市首日也只上漲了5%。
破發的兩大重災區
生物醫藥和晶片製造是首日破發的兩大重災區。
今年以來,有11只醫藥股上市,其中6只破發,占比超過半數。不少藥企已經出現了估值倒掛的情形,由此也嚇退了一幫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
比如,3月23日上市的首藥控股,2020年9月完成了6500萬元第三次增資,新增股份由嘉興領啟、春霖投資認繳,對應增資價格為45.41元/股,投後估值為50.65億元,而目前市值僅35億元,股價為23.68元/股。
事實上,從2018年底開始直到2021年上半年,醫藥行業已經走牛兩年半的時間,直到去年下半年進入回檔狀態,板塊行情劇烈波動。
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基金經理張弘說,2010-2015年和2016-2021年,是兩個醫藥行情的牛熊輪回,第一輪中的醫藥股行情源于醫院建設大投入,醫保快速擴容;第二輪中的醫藥行情源於中國接軌世界,中國的創新藥開始走向世界,消費升級湧現了大量的公司。
現在可能處於第三輪醫藥牛熊週期的開始,市場都在尋找方向,不管是歷史縱向對比,還是國際橫向對比,醫藥都是一個會長期跑贏GDP的行業。接下來的五年,一定還能夠出現很多好的投資機會。
除了生物醫藥外,晶片製造也是破發的重災區之一。
本年度,16只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上市股,7只破發,占比44%,其中,有4只為晶片股,事實上,今年前4月,總共就上市了4只晶片股,全部首日破發。【編輯:王京】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