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21年5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

“國士無雙,袁老千古”“吃米不忘種稻人”“人間升起的每一縷炊煙,那都是我們對您的思念”“珍惜每一粒糧食,端好飯碗”……今年5月22日,我們與袁隆平院士離別一年,無數人不約而同地在這一天訴說對袁老的哀思。

一稻濟天下。他畢其一生專注田疇,矢志耕耘,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實現“禾下乘涼夢”。作為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讓我國水稻畝產提高了20%,多養活了7000萬人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

國士已去,精神長存。袁老走後的一年裡,人們送別他、懷念他、銘記他,不僅僅是因為他把一生獻給了“吃飯”這件天大的事情,還因為他儘管榮譽等身卻始終真如少年,讓我們深刻地瞭解到什麼是“大寫的人”。功勳卓著、榮譽等身的袁老,卻像一位“掃地僧”那樣質樸無華。他一生浸在稻田裡,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心還在試驗田裡,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甚至在獲頒共和國勳章次日就下田……

袁老已逝,但他始終牽掛、奉獻一生的雜交水稻事業仍在繼續:2021年9月28日,在四川省米易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三優2號”實現畝產1085.99公斤;2021年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縣,由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以1603.9公斤再次刷新紀錄……

“風吹過稻田,我又想您了。”懷念袁老,需要永遠銘記他的囑託: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民為國基,穀為民命”,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袁老曾說過,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佈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達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近年來,我國反糧食浪費、餐飲浪費工作取得突出成績,但在一些地方和領域,糧食浪費、食品浪費現象時有抬頭,情況不容樂觀。

面對種種令人觸目驚心的浪費現象,不由得讓人想起網路上流行的一句話:袁隆平讓你吃得太飽了。這當然是一種調侃,但背後反映的問題值得深思——我國的糧食安全是否可以高枕無憂了?是否能經得起各種浪費了?尤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衝突的大背景下,糧食安全再度引發關注。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普通人,深切緬懷之餘,不浪費糧食或許就是對袁老最好的紀念。

“一顆米裡面住著七位神仙”,這個流傳於中國民間的說法,將珍惜一粥一飯的重要性“拔高”到至高無上的境地。“神仙”自然是一種比喻,但珍惜糧食的意識確實應該被賦予某種“神聖”的色彩。

“人間一粒種,天上一顆星”,袁隆平一輩子躬耕田野的成就,永遠鐫刻在這遼闊大地上,讓我們一起緬懷“稻念”這位德馨猶存的“神農”。【編輯:王京】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