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金豆成年輕人理財新寵”的話題登上中國網絡熱搜,每月攢一顆金豆,成為不少年輕人投資理財的“小目標”。年輕人為何熱衷於攢金豆?用攢金豆代替存款、理財靠譜嗎?攢金豆需要防範哪些風險?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一周存一顆,一年的存款會超幾位元數”“每月買1克金豆,安全感up”“攢錢不如攢金豆”……在某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上,攢金豆成為熱議的話題。
據瞭解,金豆通常指重量在1克左右的黃金,形狀各異。相比起幾十克的投資金條或金手鐲、金鏈子等黃金飾品,購買一顆金豆只要四五百元(人民幣,下同),比較適合存款不多的年輕人。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趙告訴記者,他每月到手收入6000元左右,刨去房租、吃飯等日常開支,剩不下多少錢,攢金豆相當於強制儲蓄,免得自己“月光”,感覺比存銀行活期強一點。
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則是在投資頻頻虧損後,經朋友介紹開始攢起了金豆。“股票基金都虧了,銀行理財也偶爾跌破淨值,還是金豆‘看得見’,讓人感覺安全一些。”王女士說,每月攢一顆金豆是她今後的理財目標,這和以前基金定投差不多,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顯然,年輕人對攢金豆的熱衷,在於黃金的保值屬性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其投資焦慮。《2021中國黃金珠寶消費調查白皮書》顯示,在金店消費群體中,25歲至35歲的顧客占比已經超過七成。
比起紙面上的存款、理財,金豆能給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感受。不過,在金色光環掩蓋下,也暗藏著不少“坑”。
首先是金豆成色難辨。一般在黃金珠寶店和銀行自營平臺,正規的品牌金豆會明確標注重量和成色,如AU9999、1克,但在網路平臺上則良莠不齊。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稱,自己攢了10多粒金豆,拿到打金店打金時被告知成色不足,黃金櫃檯只能以低價回收。
其次,品牌和工藝溢價明顯。以記者走訪的金店為例,同樣材質的1克金豆,有的打折後不到500元,有的則超過600元。如果單純是以投資理財為目標,每克100多元的差價將使得金豆的投資價值大打折扣。
再次,金豆變現有門檻。對於以理財為目的的消費者來說,金豆變現的方式主要是黃金回收,但黃金回收是以回收時的金價來計價,如果回收時金價下跌,購買的金豆價值會縮水,即便回收時金價相差不大,回收店鋪一般也會收取一定的回收費,消費者獲得的收益可能與預期不符。
“黃金是一項非常適合長期投資的資產,它往往可以帶來長期的正回報。過去30年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平均年回報率約8%,這種持續性回報在金融產品裡並不多見。”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黃金抵禦風險的能力很強,抗通脹作用不會褪色,但投資黃金應該秉持長期投資的原則,而非投機的態度。
王立新說,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和系統性風險時,黃金能起到避險作用,被普遍視為避風港。黃金也是相對易於變現的一類資產,應該在個人或家庭的資產組合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多元化的資產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黃金,有助於平滑風險,穩定回報。
在王立新看來,小金豆作為一個創新的黃金產品形態,在市場中有其積極的意義。較低的購入門檻、積少成多的理念,使得小金豆越來越受市場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歡迎,它將黃金與普通大眾的距離拉得更近。
“如果抱著純投資的心態去購買小金豆,應該注意幾個原則。”王立新說,一是所購買金豆的零售價格越接近黃金的原料價格越好,因為越高的手工費,意味著變現時所折損的價值越多。二是明確所購金豆的銷售、回購和變現管道是否公開透明,是否易於交易。三是看所購金豆的管道是否正規,不能一味圖便宜選擇一些不正規的管道,導致承擔純度或品質上的風險。【編輯:溫遇桉】
編輯出版發行人:環球新聞時訊報
社 長:魏月童
承 印: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 址: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