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作為佛教在中國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觀世音菩薩擁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她無限慈悲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觀音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中有一種典型的形象:左手撐於石座,右手輕置右足膝蓋之上,左足垂踏池中蓮,右足蹺腳遊戲坐於蒲葉山岩座,似水中觀月,人們稱之為——水月觀音。曆朝曆代的匠人們在這個水月觀音原型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獨到見解,創作出在藝術史上堪稱絕美的水月觀音像。
遼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像
目前收藏在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的這座遼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像被稱讚為「現存的中國最壯觀的雕像」,是「宗教和美學的勝利」。這座水月觀音像高達2.41米,是現存宋金時期木雕中尺寸最大的作品之一。朦朧的雙目輕闔垂視,身軀飽滿上身修長,看似矛盾的男子般偉岸身形與柔和的女性臉龐渾然一體地融合在這座水月觀音像中。正是觀音由男性轉為女性時「中性」觀音活生生的證明。
看到如今作為鎮館之寶安然靜置在納爾遜博物館的這座水月觀音像又有誰能想像到她最初肢體分開、被隨意擺在中國古董商後院的荒地上的樣子呢。在中國古董商後院的荒地上她身上凹仄處積落著皚皚白雪,來來往往的美國人拿起她的頭,看看,又放下。拿起她的手,又放下……無數的買方看過之後,認為這是明代的觀音造像,當時在美國能弄到唐宋時期佛造像並非罕事,所以美國買家並沒看上,放棄購買。直到後來被著名古董商盧芹齋買下,經重新仔細鑒定後認定此水月觀音像出自遼代,從而被納爾遜博物館高價買下多番修復得以完整出現在大眾的眼中。
宋代泥塑彩繪水月觀音像
河北隆興寺摩尼殿中這座泥塑彩繪水月觀音像更是與眾不同,非常罕見地以倒坐的形象出現。她本是宋代懸塑,後於1563年進行重塑。如今坐南朝北倒坐殿中,頭戴寶冠,頂飾纓絡,赤足盤膝,頭微右側,身稍前傾,柳葉眉下,鳳目微睜,面帶微笑,俯視眾生,披巾自肩下垂,繞兩臂向外飄起,左足踏蓮,右足屈膝搭於左腿之上,右手繞膝,輕撫左手手腕。直視她的面容時人們根本看不到歷經450多年風雨淬煉留下的滄桑痕跡,反而只會被她嫺靜溫潤的氣場所震撼,帶來內心的平靜。
元代景德鎮青白釉水月觀音像
這座在中國元大都城址範圍內出土元代景德鎮青白釉水月觀音像是首都博物館的重要瑰寶。胎質潔白細密,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色潤柔和,她的製作工藝無與倫比。堅硬的瓷塑燒制出柔軟細膩的肌膚紋理,其中手足及面部的肌肉尤其生動。與其他同為瓷質的水月觀影像相比更能體現出這座元代景德鎮青白釉水月觀音像瓷塑燒制工藝水準之高的一處細節就在這個右肘搭於右膝上,整個右臂懸垂於膝前的動作之中。同一時代同一材質的水月觀音像基本都選擇以膝支撐手臂之處均靠近腕部的設計,像這樣看似簡單的懸腕變為懸臂的改動實際上帶來的是製作上的極大挑戰。也難怪她被人們讚譽為元代佛教造像藝術、雕塑藝術和景德鎮窯瓷塑燒制工藝最高水準的代表。
明代壁畫彩繪水月觀音像
作為明代壁畫彩繪的集大成作,這座水月觀音像精緻刻畫的畫面內容給觀者帶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她獨到色彩處理更是令人歎為觀止。從顏料的選用來看,這座水月觀音像大多運用朱砂、水晶、朱砂、石青、石綠等天然的礦物質顏料和植物顏料,色彩的選擇十分豐富,打造出來的畫面活潑、雅致、深沉、金碧輝煌,互補色和對比色的運用效果既強烈又溫和、既活潑又穩重。尤其是互補色紅和綠搭配金色的色彩運用,大片華麗莊重的紅色系衣物與金碧輝煌的的首飾突出觀音主體,加之以層層疊疊的石青、石綠繪出觀音身後生機勃勃的花草,兩相對比更能顯現出觀音的隨性。
五代鎏金銅水月觀音像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國寶文物中,有一件出土自萬佛塔地宮的五代鎏金銅水月觀音像。 該像造型優美自然,神態寧靜安詳,被世人讚譽:至善至美。相對於常見的木雕和泥塑材質來說。這座鎏金銅材質的水月觀音像十分罕見。水月觀音造像所表達出來的通常都是觀音左足垂踏池中蓮,右足蹺腳遊戲坐於蒲葉山岩座,似水中觀月閒適不拘小節的形象。其中觀音飄逸的裙擺以及座下的流水畫面往往是金銅材質難以表現出來的,畢竟金銅材質堅硬不易塑形,比之容易刻畫的木雕、泥塑等材質有著天然的劣勢。但這座鎏金銅水月觀音還是成功地用金銅塑造出觀音身後靈動的環形項光、飄逸的裙擺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金銅佛像高度的表現力。【編輯:溫遇桉】
編輯出版發行人:環球新聞時訊報
社長:魏月童
承印: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