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青年科學家峰會首場分會議於3月8日順利舉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名傑出青年科學家、知名學者、專業人士,以及公眾在現場和線上參與。此次會議主題為“生命科學”,重點探討再生醫學領域中新興科技和幹細胞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多位國際知名科學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前沿科技,通過這個國際交流平台,共同推動科學和醫學領域的進步。
美國杜克大學再生生物中心主任肯尼斯‧波斯教授(Prof. Kenneth D. POSS)在席間分享了他在斑馬魚心臟再生研究方面的重要進展。作為心臟再生研究的先驅,肯尼斯‧波斯教授的研究成果對於推動新型基因療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教授也在會上簡述他在成體心臟再生的研究。周教授成功發現成體心臟缺乏肝細胞,並介紹了雙重組酶(Dual Recombinase)在譜系追蹤和再生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此外,身兼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董事會成員的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基因組健康中心主任陳水冰教授也就有關人類多能幹細胞、類器官與疾病建模的主題,分享心得。陳教授的團隊曾經通過類器官的應用,研發出一種新的胰腺癌療法。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校友關係及拓展)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教授和香港青年科學院執行委員會委員呂愛蘭教授擔任分會議的主禮嘉賓。
陳德章教授指出,中大長期致力於推動產學研合作以及科學研究的商業化,鼓勵教職員和學生利用他們的研究洞見和專業知識,創造不同的社會效益,而自2014年以來,中大已經支持了超過170個初創公司和項目,包括四家獨角獸公司。他表示:“中大和香港青年科學院在推動創新和技術發展、促進跨學科合作和知識交流方面,擁有共同的目標;青年科學家峰會則為本地年輕學者和科學家提供了獨特的機會與平台,交流創新的研究思想、促進跨學科的研究合作”,他深信今次以“生命科學”為主題的分會議會為大家帶來豐碩成果。
呂愛蘭教授表示,“生命科學”是當今科學和醫學領域發展至關重要的課題;再生醫學作為新興科技領域,有助推動新的治療疾病方法,她說:“我很高興這次分會議為青年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與這方面的國際知名學者和專家深入交流,了解和探索再生醫學領域的前沿科技,這不僅對個人的學術和事業發展有碑益,同時也對推動科學和醫學的進步起到重要作用。”
青年科學家峰會首場分會議由香港青年科學院(YASHK)聯同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學攜手舉辦。除了今日舉行的首場分會議外,青年科學家峰會將在今年的5月和7月舉辦另外兩場分會議,屆時也會有青年科學家和學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討不同的科創議題。【編輯:陳康】
編輯出版發行人:環球新聞時訊報
社 長:魏月童
承 印: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 址: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