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佛羅倫斯當地時間6月12日,由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的《袁隆平》雕像在義大利自然科學院揭幕並永久收藏。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農業與自然科學研究機構之一,成立於1753年的義大利自然科學院首次永久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此次雕像落成適逢中意建交55周年,不僅彰顯兩國在科學、人文與藝術領域的持續合作,也體現了義大利學術界與藝術界對中國當代藝術水準的高度認可,以及對中國科學家全球貢獻的由衷敬意。

雕像揭幕儀式在位於佛羅倫斯市中心的義大利自然科學院舉行,由該院院長馬西莫·溫琴齊尼主持。中國駐佛羅倫斯總領事尹琦、義大利藝術研究院雕塑院院長安東尼奧·迪·托馬索、意中當代藝術協會主席邱藝,以及來自義大利多所科研機構與藝術院校的專家學者、文化界人士出席了儀式。多家中意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導。

吳為山通過遠端視頻致辭,深情講述了自己創作《袁隆平》雕像的初心:“袁隆平以泥土為責任,以一顆種子解決了億萬人吃飯的問題。我創作這座雕像,是為了向這位將科學播撒於大地的中國科學家致敬,也希望這尊雕像在這座有著270多年歷史的科學殿堂落地生根,成為一場跨越國界、紮根大地、禮贊生命的對話。”

在吳為山看來,藝術和科學本應共通:一者追問真理,一者承載精神。袁隆平的科學探索與人道情懷,正與藝術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相互映照。

作為中國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吳為山長期致力於以“寫意雕塑”構建中國當代表達體系。他以鑄銅、大理石等傳統材質為載體,融合中國書法、詩學、哲學等美學思想,創造出兼具東方氣韻與世界視野的藝術語言。其作品不僅在中國各大博物館、廣場廣泛展示,也被法國、義大利、德國、日本、希臘等多個國家的頂級藝術機構收藏,被譽為“為時代造像者”。

義大利自然科學院院長溫琴齊尼在致辭中盛讚雕塑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高度。他表示,袁隆平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作出重要貢獻,代表了人類科技與良知的光輝典範。吳為山精准把握了這位科學家的精神內核,讓這尊雕像不僅有形,更有魂。

中國駐佛羅倫斯總領事尹琦在講話中表示:“這尊雕像的落成,不僅是藝術與農業的融合,也代表著兩國人民對科學家精神的共同敬意。今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推動中意、中歐在更多領域深化合作,照亮彼此,共贏未來。”

義大利藝術研究院雕塑院院長托馬索對吳為山的人格魅力和藝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並將他與20世紀初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具象雕塑家——馬里諾·馬里尼和賈科莫·曼祖相提並論。他表示,吳為山在思想性與形式語言上的探索,已進入與這兩位藝術大師同樣深刻的人文維度。

義大利中意當代藝術協會主席、策展人邱藝在發言中表示:“袁隆平先生將一粒稻種嵌入泥土,又將億萬人的溫飽託付給星空——他以‘生存’之問抵達‘存在’之境。”他指出,《袁隆平》不僅是一件雕塑作品,更是一場中意兩國在人文、科學與精神世界中的深層對話。

義大利自然科學院收藏《袁隆平》雕像,不僅是中意建交55周年的重要文化事件,也是中國藝術與科學精神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一次深度呈現。通過《袁隆平》這一作品,中意在文化、科技和人文價值層面實現了更深層次的溝通與共識。【編輯:陸語】

編輯出版發行人:環球新聞時訊報
社長:魏月童
承印: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