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療法風靡矽谷,美國科技圈打針、吃藥求長壽

長久以來,追求長壽始終是世界上許多最富有企業家關注的焦點。但如今,它已在矽谷成為主流。為了保持長壽,矽谷的生物駭客們不再僅僅依靠冷潛水、間歇性禁食和嚴格的鍛煉計劃

骨頭有麻煩的預警信號

在真的患上骨科疾病之前,你還來得及知道一些預警信號。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網站近日對此進行了總結。

韓國年輕人腸癌發病率世界第一

據韓國朝鮮日報5日報道,大韓腸道肛門學會4日稱,有研究結果顯示,韓國20-49歲人群的腸癌發病率全球居首。

吃素吃大蒜有利於保護心臟?

近日,台灣藝人高以翔在浙江省寧波市錄製一檔綜藝節目時突然倒地。經搶救無效,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在人們對生命突然消失感到扼腕歎息的同時,保護心臟的話題也被不斷提起。從日常飲食、臨床用藥,談論的話題都繞不過血壓、血糖、血脂這些事。那麼關於保護心臟的這些操作,還存在哪些誤區呢?

耳朵进虫子 滴油好使吗?更难取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耳朵里进小虫子的经历,这时,“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你,往耳朵里滴几滴香油,虫子就出来了。这个“祖传偏方儿”真的有效吗?医生说了,这样做,只能增加虫子取出的难度系数。那么,耳朵里进了异物应该怎么办,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处理技巧。 我们耳朵里都能装进什么东西? 你知道吗?耳朵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可以装进很多东西,不信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飞蛾扑耳的;有棉签的棉絮进入耳朵的;有蟑螂进入孕妇耳朵的。临床上我们曾遇到过一位电焊工人,火花溅入耳内,因为溅入耳道时有冲击力,穿破鼓膜,进入中耳。为防止进一步感染,我们将患者急诊收入院,手术取出异物。想一想医生假如不是火眼金睛,真的是很难发现。 外耳道异物种类:动物性异物,如昆虫等。各种昆虫类中,以蟑螂最为多见,因为它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想想无处不在的蟑螂,竟然在你的耳朵里遛弯,是不是很恐怖;植物性,如豆类、麦粒等;非生物性异物,如小玩具、石子、纱条、橡皮泥等,这种情况儿童多见。 注意,这两种做法绝对错误 异物的大小、形状、位置、种类不同,耳朵里进异物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对于小而无剌激性的异物,可能会长期存留而无任何症状;较大的异物则可引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 活昆虫等可在外耳道内爬行,可引起剧烈的耳痛和耳鸣;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后,可压迫外耳道或引起局部炎症,造成耳内胀痛。位置愈深,症状一般愈明显。 对于棉签、铅笔尖、树枝和发夹等容易穿透鼓膜的异物,经常引起疼痛、眩晕、耳朵流脓,甚至听力下降、面瘫。 注意,以下两种做法绝对错误! 第一种,自己试图掏出进入耳朵的昆虫。这样做,一不小心把虫子弄死了,尸体残留在耳朵里那你就惨了,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第二种,乱滴植物油。这样只会增加医生取出虫子的难度。 异物不同 处理方法有别 以下,给大家推荐针对不同的耳中异物,相应的处理措施: 1.对于圆形光滑的异物,可用异物钩等器械顺空隙越过异物而将其钩出。对于无法配合的小儿,切勿用镊子夹取,以防将异物推入深处而损伤鼓膜,可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 2.当异物细小时可用冲洗法洗出。冲洗法禁忌:合并中耳炎,鼓膜有穿孔者;鼓膜被异物损伤穿孔或合并中耳异物者;植物性异物(如豆类)遇水易膨胀者;尖锐多角的异物;石灰等遇水起化学反应者。 3.活昆虫等可用2%丁卡因、70%乙醇等滴入,使其麻醉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夏季小飞虫多见,也可试行亮光诱出。 4.已经泡胀的植物性异物,应先用95%乙醇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行取出。易碎的异物也可分次使用吸引器吸出。 5.外耳道有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此外,提醒您平时应注意耳部卫生,切勿自行使用棉签等掏耳;对于儿童,家长应不定期查看或者询问,一旦发现外耳道异物,切勿自行尝试取出,因为多次尝试会降低外耳道异物取出成功率,甚至增加并发症可能,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干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

高血压 糖尿病 对年轻人的杀伤力更大

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对年轻人群的杀伤力更大,会使年轻人较早发生中风和冠心病。 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等对近20万国人的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慢性肾病和糖尿病。慢性肾病则明显增加了全因死亡风险。 研究选择了12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和心理指标(教育程度和抑郁)、生活方式(吸烟、不健康饮食、饮酒、身体活动少、睡眠时间不适宜)和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慢性肾病)。 其中,研究发现,代谢异常对年轻人群影响较大,可导致40至55岁人群52.4%的心血管病事件。 因此,作者认为,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内的代谢紊乱,会使年轻人较早发生中风和冠心病,是年轻人防治的重点。 而在≥75岁老人中,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导致了34%的心血管病事件,41%的全因死亡,其中不适宜的睡眠时间是首要风险因素。 研究中,低学历增加了老年人死亡率和心血管病风险。教育程度低主要与不健康行为和医疗资源少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慢性肾病与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关系密切,其作用独立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传统风险因素。 研究者认为,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公共卫生严峻挑战下,考虑不同年龄人群危险因素差异,有助于更好识别高危人群,更为精确防控心血管病和死亡率。 据了解,2011至2016年,这项研究共纳入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研究中193846位居民,平均随访了3.8年。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干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

祛斑先識斑,辨證治斑方法多

每個女人都想擁有無斑冰雪肌,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各種祛斑手段,包括鐳射祛斑、果酸煥膚、淡斑面膜等。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陳楚敏醫師建議,祛斑先從認識色斑開始。

“吃得少,活得長”?飯量越小,衰老速度越遲緩?研究結果公佈

歲月流逝,人的一生終究會畫上句號,但大家都希望能做到長生不老,長命百歲,永葆青春、身材豐腴。不過實現這些夢想的可能基本為0。

聽信「超級食物」不靠譜

近幾年,「養生」早已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標配,各年齡段的人群都對養生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年輕人忙於排毒、養顏和減肥,中老年人群則忙着追逐長壽、抗氧化和調理慢性病。對於這些「追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了一些,或是口耳相傳或是被廣告廣而告之的「超級食物」。可是,這些普遍價格不菲的「超級食物」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吃鹽能防核輻射?別鬧了,含碘食鹽對防輻射毫無意義

最近,大家又開始搶鹽了。"吃鹽可以防核輻射",這個謠言不知從何時起在很多人的心裏紮根,如今已經根深蒂固。就像板藍根可以預防非典一樣,搶鹽(板藍根)大戰每隔幾年總要上演一次。實際上,大量吃鹽不僅不能保護你免受核輻射,反而會危害你的健康。

最近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