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社发文怒批:日寇抹杀我国温泉文化,必将千百倍地讨还其代价

朝中社9月24日发布题为“日寇抹杀我国温泉文化”的文章称,日寇的野蛮活动,使得朝鲜温泉资源全部落到了日寇的手里。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日寇所犯下的罪恶历史,而且必将千百倍地讨还其代价。 以下为朝中社文章全文: 日寇在上世纪强占我国犯下的犯罪中也有抹杀我国人民温泉文化的罪行。 我国人民从古代起把国家丰富的温泉资源用于治病,到了朝鲜封建王朝时期(1392年-1910年),也利用温泉给日本人治过病。 但日寇强占我国后,全部调查掌握了我国的温泉资源,并允许日本人经营镜城温泉等国内出名的温泉,或将之改成为日本侵略军的疗养所,而且不许朝鲜人所利用。 日寇还在温泉地区设立警察署,加大对朝鲜人的镇压活动力度。 日寇在黄海道地方的信川温泉和庆尚道地方的东莱温泉等各地温泉建设酒店、旅馆、浴场和各种配套设施,向本国人开放利用。 1925年,日寇给在黄海道地方的瓮津地区找到的新的温泉起了个“日月温泉”的名称,还把它交给本国人赚钱等把我国的温泉当做自己的发财手段。 由于日寇的这种野蛮活动,我国人民几千年一直利用过的温泉资源全部落到了日寇的手里。 我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日寇所犯下的罪恶历史,而且必将千百倍地讨还其代价。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乾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

華人吃火鍋源遠流長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這是對圍桌吃火鍋最貼切的描述,近幾年,火鍋也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成為了第一國民美食。生活中常見的火鍋有北京的涮羊肉、重慶的麻辣火鍋、杭州的三鮮火鍋和廣州的海鮮火鍋等。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完成新一輪修訂 增補近千條新詞語

近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點專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完成新一輪修訂,推出第4版,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語文出版社聯合出版。

京版米芝蓮 「吃貨」不買賬

北京米芝蓮指南28日發布。記者注意到相比於上海榜單,米芝蓮北京榜單中餐數量明顯佔據絕對多數,三星餐廳花落台州菜餐廳——新榮記(新源南路)。雖然比起上海和廣州的榜單,米芝蓮指南北京版顯然帶有想要打開北京市場的示好態度,但是這一榜單卻沒有能讓網友們認同或滿意。更是有業內人士質疑米芝蓮的榜單帶有想當然的「異邦想像」。

秦代石鎧甲「工廠」陜西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專家,近日在陜西秦都咸陽城核心保護區發現一批石鎧甲製作遺存,這裏為秦始皇陵出土石質鎧甲的製作「工廠」之一。

三星堆“上新”,开出了哪些惊喜?解开了哪些谜?

    黄金面具、龟背形铜挂饰、鸟型金饰片、金箔……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祭祀坑,已经出土的重要文物,超过了500件。这次出土的文物,是否可以和30多年前出土的那些宝贝相媲美?时隔34年的又一次发掘,三星堆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奇?在3月22日的《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共同关注: 三星堆“上新”,要解什么谜?   三星堆34年后连拆六个“盲盒”,开出专家眼里哪些惊喜?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我觉得首先是在原来的一号、二号坑的旁边又发现了六个祭祀坑,本身就让人特别惊喜,此前觉得不太可能只有两个孤立的祭祀坑,一直在寻找,这次终于发现了。虽然发掘只刚刚正式进行两个月,有的坑还没有到文物层,但是已经有非常多的惊喜,尤其是有几个没有见过的器类种类,体量非常大。比如说“顶尊铜人像”,因为原来发现过类似小的,比如说15公分高,这次发现的是1.15米,而且规格和形质都比那个完全不一样,所以确实是会为我们解读古蜀文明提供全新的资料。 1986年1、2号坑亮相,为何两次发掘间隔长达34年?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因为1号坑、2号坑在1986年发现之后,马上就建了一个平台,做展示和保护,把这几个坑压在下面了。实际到了2019年,又全面对这个区域进行钻探,3到6号坑才被发现。这34年并不是没有工作,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考古院一直对三星堆遗址展开工作,比如发现大型城址,发现高等级建筑,我们叫宫殿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中华文明探源。 三星堆到底是不是“外星文明”?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没有“外星文明”这种可能。即使“青铜纵目面具”的“纵目”特别特别的夸张,也只是因为古人把它作为一个神了,所以并不能当成当时人们真实的长相。 三星堆出土的面具、雕塑,不像蒙古人种,是来自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吗?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没有可能。因为实际上我们看那些小的人像基本上是一个小方脸,实际上现在四川人,就比较典型的一个四川人的长相,然后它的鼻子、它的眼睛是夸张了,所以不能把它作为当时人的真实的面相来思考。 三星堆为什么出土那么多象牙?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确实是一个问题,起码是表明象牙对于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特别意义。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都有这个特色。但是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待于研究。 三星堆曾经如此繁盛,为何突然消失?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是故意填埋?还是国灭了,被敌对势力掩埋?还是仓皇之间,遇到了洪水,而在撤退之前被填埋?比如有人猜测是不是有洪水?我曾跟当地发掘工作人员确认,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洪水痕迹,没有淤土,所以起码不是洪水造成。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三星堆繁盛一个时期之后,它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成都的金沙。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原来三星堆的年代很宽泛,是距今3600年到3100年,而金沙好像跟它还有距离;但是最新考古测年发现,两者之间是连带、紧密衔接的。所以,有一个衰落、然后兴起的过程。 三星堆以后可现场观看文物修复?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目前看,不一定。但有的地方,结合发掘、科研、保护于一体的做法已经开始尝试,比如,已有如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现在就能够做到。将来,三星堆可能也会做到这样,大家通过外边能够直接看里面发掘的现场,且现在已经具备条件,而且有几个遗址现在已经在这样做了。 如何说明中华文明一定是“多元”且“一体”的?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实际上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像、面具、神树,这是古蜀文明自己的特色;还有一些,青铜尊、青铜罍、包括琮,类似于夏商时期王朝,仪仗化的玉戈、玉璧等等,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原王朝系统的东西。还有是后期发明的牙璋,在三星堆后,甚至在香港、在越南北部都有发现。即使这些东西不太显眼,但有相当一部分是跟中原王朝有密切联系的。 100分作为目标完成,今天走到了哪一步?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三星堆遗址发掘,我觉得今天走到了70分,因为这6个祭祀坑中,3号坑、4号坑、5号坑基本全面暴露,但是7、8号坑基本上还没有到出土文物的地方。而恰恰是8号坑,金属反应特别强烈、且面积最大,所以7号坑、8号坑是非常值得期待。

走好儿童文学创新发展之路

如何以艺术力量洞察童年生活的新现实,如何写出当代儿童生活的新意和深度,如何反映童年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度关联,是儿童文学得到认可的关键

奶茶起源與種類

周傑倫出新歌以後,奶茶又再次成為人們調侃和熱議的話題。那麼關於奶茶我們究竟知道多少呢?

“国潮”澎湃 如何更好彰显文化自信

“国潮”澎湃 如何更好彰显文化自信 ——基于“国潮”的文化创新性发展调研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与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田卉、周子歌、白雪蕾 编者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国潮风”强势崛起,从经典国货焕新升级到新消费品牌快速火爆,再到“中国智造”引领文化、科技蓬勃发展,当前“国潮”所代表的意义,不再限于本土潮流品牌的打造,更是中国自信引领的全方位潮流涌现,是民族文化和大国科技驱动的全面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此,中国传媒大学与光明日报联合组成调研组,通过个案研究、深度访谈等方法探究新时代的“国潮”新形式,挖掘“国潮风”强势崛起的深层原因,透过“热现象”思考背后的隐忧,并据此提出中国品牌根植中华文化基因,借“国潮”之势增速提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年5月,“有间国潮馆”在北京三里屯展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光明图片   憨态可掬、圆润调皮的“唐宫小姐姐”,“纸扇飞舞,衣袂飘飘”的意气少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洛神水赋》,今年以来,河南卫视利用3D、VR/AR等现代科技呈现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备受关注,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只有中国能做出这‘味’来”“恍惚之间,我们也身处其中,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技术与文化的碰撞”……众多网友表示,已经看够了流量明星的“拼盘晚会”,这样的“国风”内容有价值,显担当。 从各大博物馆走红的文创单品到《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娱节目,从街头行走的“汉服小姐姐”到拥趸众多的“国风歌曲”,借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尖端前沿技术的推动和网络平台的助力,“国潮”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勃发生机。由百度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中关注度上涨528%,近五年,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提升至75%。“国潮”以怎样的形式“跨界”“破圈”?多样态的“国潮”,其本质和深层动机是什么?潮流之下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又该如何推动“国潮”长效发展? 1.国潮:“国”与“潮”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激荡 何为“国潮”?从字面释义来看,“国”即中国,中国品牌,中华文化,意指传统;“潮”是潮流,既包括新时代的潮流文化,也体现人们的个性追求,意指现代。二者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是中国原创品牌深植中华文化基因,创意特色风格,打造多样化文创产品而带来的一种消费潮流和风尚。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表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 如今的“国潮”在“跨界”“破圈”中呈现多样态表现形式:   “破茧成蝶”,中国本土文化在多领域创意传承。文物古迹、诗词歌赋、水墨书法、琴棋书画乃至生活方式等文化元素的创意应用,日益成为各行业创新的设计元素和灵感来源。故宫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推出的《迷宫·如意琳琅图籍》互动解谜书在年轻人中深受欢迎,密室爱好者李明韬表示,这样的产品“把历史知识点融入解谜探索的环节中,让玩家潜移默化地了解历史知识”;“国际网红”李子柒还原田园生活,打造出中国美食的超级IP,令中国传统生活美学“香飘海外”。除此之外,《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文娱节目、《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国产动漫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并创新传承,频频引领文化新风潮。   “土尽甘来”,“国货”品牌变身时尚标识。在前不久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多国运动员身上的安踏、匹克、特步等“中国元素”,定格成一帧帧国产运动品牌“出海”的生动画面。“近些年咱们自己的体育用品越来越好用,尤其是跑鞋很注重质量研发,不仅好穿,颜值也高。”长期热衷于马拉松比赛的宋先生表示,如今国产跑鞋中的各类“黑科技”让他“爱不释脚”。 国潮市集亮相北京前门大街,小朋友在戏曲人偶的纸板后留影。新华社发   数据显示,如今我国本土品牌的标签从之前的“代工、促销、内销、耐穿耐用”,转向了“国潮、原创设计、品牌”,各类国货品牌通过大量的原创设计和自主创新,全面渗透到消费领域的全场景,引领着当下的时尚潮流。无论是复古革新的老字号,还是创新突变的“新国货”都紧跟潮流趋势,推陈出新,让“国货”呈现时尚面孔,吸引和培育着年轻一代消费人群。   “跨界联名”,在创新融合中延伸产业链。各种品牌或IP通过“破圈”组合,以联名营销或深度合作等方式进行品牌优化、产品创新或业务拓展,成为“国潮”升级的又一主要表现形式。潮玩品牌“19八3”携手中国航天宇焕推出《银河旅客》,以中国航天精神和科技文化元素赋能潮玩产品,用“萌萌哒”设计形象传递航天文化价值;鄂尔多斯联名《国家宝藏》,整合文博、设计和艺术资源,传播东方美学,延展非遗记忆……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品牌或IP,别出心裁地制造与品牌固有印象的“反差萌”,以创意驱动流量,以话题重拾记忆,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营销效果。不少老字号以IP为核心探索跨越单一发展领域,布局更广泛的消费场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态的融合创新发展。   “以爱为名”,年轻人热衷“国风”内容自生产。2021年4月,一位名为“才疏学浅的才浅”的哔哩哔哩(简称B站)UP主利用15天时间,将500克黄金敲打数万锤,纯手工复制三星堆黄金面具,带人们真切感受这份3000年前熠熠生辉的华夏文明,激发了广大网友对古代匠心的回味和膜拜。B站负责人认为,“年轻人真正能够去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美的东西,并且自发地传播,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数据显示,2020年B站上的“国风新青年”达9603万,5年来覆盖人数增长20倍以上,“国风”视频创作同比增长331%。在其他平台上,“国风”也已成为热门兴趣圈层,这些青年人通过参与话题、录制短视频、展示国风舞蹈、创作国风音乐等方式,表达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呈现自我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 2.自信:澎湃“国潮”背后的深层动因   国家力量筑牢全方位民族自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为中国自主品牌汇聚了葳蕤蓬勃的发展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恢复一枝独秀,充分展现出大国实力,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空前提升,为“国潮”势如破竹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今的中国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开始替代日韩、欧美品牌,成为市场主力。文化内容生产也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世界动漫电影的票房纪录,在民族文化元素运用方面,可与世界高标准动漫作品媲美。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体现了国家实力壮大后民族自信的巨大提升。   传统文化赋予国货复兴生命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双创”复兴,为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无论是承载着华夏千年文化与审美的汉服出圈,还是今夏各大旅游景区文创雪糕的刷屏大战,抑或是近期走红的黄鹤楼诗词瓶,近年来备受大众追捧的国潮热点,几乎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子。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既实现了品牌自身的革新重生,也助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碰撞融合。备受关注的“国潮”文化,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与文化自信提高的同向同行,本质上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成果与反映。   政策红利助推国货自强。2017年,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鼓励国货品牌讲好中国故事,重塑国人对中国品牌的信心。2020年,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我国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国产品牌也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品质坚守中,逐渐撕掉以往价低质劣的标签,借力文化势能和消费升级,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品质能级,开始越来越多地登上世界舞台。   “后浪”奔涌成为消费舞台主角。身穿“中国李宁”LOGO的卫衣、脚踩回力鞋,成为当下青年人彰显时尚与个性的一种方式标志。“我注意到,现代年轻人已经不像我们那时那么崇尚西方潮流了,或者说,他们更有勇气正视造就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文化”,60后国风爱好者石志宪如是说。《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国货消费中,“后浪”积极性明显高于“前浪”,90后年均支出5307元购买国货。新消费背景下,“网生一代”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一方面,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了对本土品牌的自信与热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认知和理念不同于从前,不再盲目追随国外品牌,开始选择“潮流时尚”与“品质、性能、价值”并重的中国品牌。他们以此来表达自我主张和生活态度,获取价值归属和身份认同,也赋予了中国品牌星火燎原的发展空间。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众多融入潮流元素的国货分外亮眼,引人驻足。新华社发  3.反思:“国潮”火爆之下的隐忧   跟风“国潮”难扬中国文化。“龙凤呈祥”“花开富贵”,传统年画“土味”配色和各类纹样充斥市场……“国潮”热风中,“生拼硬凑”和“用力过猛”的现象不在少数。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很多品牌把“国风”设计理解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简单复刻,一味堆积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缺乏对传统文化意蕴和价值的深刻理解,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发与重构,导致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等于传统图案”的刻板印象,缺乏与前卫时尚的“潮”式呼应,也淡化甚至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来寓意。“国潮”是中国品牌基于自身定位和产品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利用,既强调创意,更要求传承。只有以时代元素为出发点,强调品牌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配,与民众产生基于民族精神和审美情绪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品牌和产品焕发生机与活力。否则,只为博眼球的跟风“国潮”会误导大众,甚至透支其对中国品牌的信心。   同质化“国潮”难领创新风骚。“逛到有的展位时,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熟悉的另一个品牌;转一圈下来,才发现好几个主打‘国风’路线的都似曾相识。”在中国美妆博览会上,一位业内人士情不自禁吐槽“国潮”的雷同现象。某“宫廷风”茶饮品牌凭借精准定位和国风包装,一经上市即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但紧随其后的是一大批名字雷同、包装类似的跟风模仿,造成视觉和精神的审美疲劳,加速了“国潮”的泛化。国货变“潮”不是跟风追热和天下大同,而是品牌将自身独特的产品价值、文化表达、美学观念寄托于商品,通过各种创意创新手段,向消费者传递“美”的认知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只有持续不断地在“国”的深层意蕴中汲取营养,在求同存异中进行“潮”的推陈创新,才能打破同质化的怪圈,让中国品牌百花竞放、各领风骚。   短视“国潮”难兴文化大潮。“很多乘势而起的‘新国潮’和‘老字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更多的还是在炒作概念。那些‘京剧脸’‘书法体’‘传统纹样’等形象样式的生硬拼贴,无非是炒作噱头、吸引眼球、转化营销效果。”一位国货品牌管理者如是说。为了追求营业额数字和实现快速获利,很多品牌把“国潮”当作营销手段,错把国家的文化自信当成品牌的文化自信,缺乏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把“跨界”简单理解为与IP或品牌的直接联名,缺乏情感连接和创新意识,无法形成可长期积累的用户价值。例如某国货美妆品牌与饮品公司跨界联名推出特色风味鸡尾酒,首发后短短数十秒即全部售空,甚至怀旧感的酒瓶也被炒作到数百元,但很快消费者便开始“吐槽”该商品令人匪夷所思的口味体验,其中不乏尖锐批评。可见,靠猎奇博眼球并不会长久,只有将“国潮”定位为品牌发展理念,从文化自信、历史传承、爱国情怀、审美情趣中紧握文化红利,从产品创新、质量控制和营销管理中寻求发展,才能实现“国货品牌”向“民族品牌”,乃至“世界品牌”的跨越。 三星堆主题的文创产品。新华社发 4.潜力:借“国潮”势头,如何从“爆红”变“长红”   厚植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新时代魅力。中国品牌的潮流之势兴起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理应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筑牢品牌自信、反哺当代文化,拉紧彼此共生共荣的纽带。要支持国货品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选择价值内涵高度一致的文化元素,建立系统、科学、成熟的“品牌+文化”运作体系,打造具有时代元素和现实意义的“国潮”产品;鼓励以博物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体系全方位支持国货品牌,破圈跨界融合,提升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能级,多维拓展文化价值;建立健全“国风”授权体系,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创新性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国潮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方向;举办以“国风”为题的品牌营销管理、广告创意设计、文化项目策划等主题比赛,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理解、重构和创新表达提供现代化的展示舞台;抵制低俗、片面、刻板的文化印记,张扬个性,传播独具中国魅力的文化内容,增进审美理解和价值认同;打破文化内容创造边界,深挖文化意蕴和价值意涵,利用小视频、小剧场、展览、全息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展现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中华文化。 首届消博会上展示的老字号周边产品。新华社发   用技术打造过硬实力,筑牢国货品牌核心竞争力。过硬的产品品质、鲜明的品牌特性和日新月异的创新能力是国潮从“爆红”走向“长红”的必要条件。要严格把控国货产品品质,加大科研投入,寻求工艺突破和材料创新,通过挖掘消费者深层次消费需求,进行适时适配的产品创新,推出更多讲究技术内涵的“国潮”产品;强化品牌管理,助力老字号和国货经典品牌优化升级,挖掘品牌内涵,用年轻化、个性化、流行化的方式讲好品牌故事;鼓励国货新品牌高起点定位,既要“颜值”,也要“物超所值”,凝聚文化认同;构建“国潮”市场现代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有利于“国潮”品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吸引高端设计师、数字化营销管理和关键技术人才投身“国潮”,为国货品牌持续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多场景参与全球竞争,彰显“中国创造”实力。中国品牌的发展,开放基因贯穿始终。“国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华彩亮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是中国品牌乘风破浪的应有之义。应通过举办精品“国货”行业展会、降低产品流通成本、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国产品牌发展;参考“南京创意设计周”,以城市为载体,搭建特色传统文化和中国原创品牌“组船出海”的展示平台,助力国货品牌在国际舞台精彩亮相;引导鼓励中国品牌探索与境外经贸合作、联动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变;助力中国品牌深耕品牌价值,推动更多国货经典品牌升级为展现中国魅力的文化名片;以数字经济为契机,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鼓励更多“李子柒”打造多样态文化内容,面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2日 07版) 承印人:環球電視臺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

在米蘭 邂逅藝術與時尚

藝術是時尚的締造者,來到米蘭,體驗時尚之都繁華外表下的深厚底蘊,真切見到那些遺留下來的藝術,那些濃縮在畫作裡的故事。這些元素都經歷了歷史風霜,見證了米蘭的成長與發展進步,這些元素在米蘭隨處可見,不斷為人類追求美而譜寫樂章。

最近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