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珍玩、書畫等中國北京集中亮相 趙孟頫小楷《臨黃庭經》百年首現

趙孟頫小楷《臨黃庭經》、黃胄《庫爾班·吐魯木大叔》、永樂青花花卉紋雞心碗、57顆天然滿綠翡翠珠配紅寶石及鑽石項鍊……古董珍玩、書畫、古籍、現當代藝術珍品6月7日-13日集中在中國北京亮相。

香港長洲搶包山決賽即將舉行

“包山嘉年華2024”壓軸項目“搶包山決賽”將於五月十五日晚在長洲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舉行。十二名晉身決賽的選手當晚將施展渾身解數,爭奪獎項。

黑龍江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中國地質大學的科研團隊25日公布,在黑龍江哈爾濱依蘭縣發現大量保存良好的恐龍足跡化石,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既補充了當地白堊紀早期的恐龍化石記錄,也反映出該地區恐龍生物群的多樣性,相信對研究恐龍演化及行為習性、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有重要價值。

從“大膽”傳承到“奇巧”創新——她們見證豫劇在台灣70年發展歷史

梆子聲起,樂曲激蕩。位於台北的台灣戲曲中心裡,台灣豫劇團的演員接連登臺為戲迷演示唱腔。

沖虛古觀鶴湖圍列全國文保單位

廣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16日表示,市內的沖虛古觀(博羅羅浮山)和鶴湖圍(龍門)成功入選第8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時隔13年後,該市再有新文物保護單位入選⋯⋯

紫禁城600歲送「大禮」

2020年,紫禁城迎來建成600年。站在歷史的交匯點,故宮博物院計劃着,用一系列慶祝紀念活動更好地突出故宮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努力着,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並舉,在保護基礎上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也期待着,把更多文物資源和數位資源變成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讓故宮活力真正迸發出來。

第三届中国—东盟电视周聚焦广电视听产业融合创新

27日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电视周在南宁开幕。本届电视周以“守望相助 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中国—东盟视听合作新趋势,展现中国和东盟国家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深化广电视听合作的丰硕成果,围绕广电技术发展、产业合作等开展研讨。

三星堆“上新”,开出了哪些惊喜?解开了哪些谜?

    黄金面具、龟背形铜挂饰、鸟型金饰片、金箔……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祭祀坑,已经出土的重要文物,超过了500件。这次出土的文物,是否可以和30多年前出土的那些宝贝相媲美?时隔34年的又一次发掘,三星堆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奇?在3月22日的《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共同关注: 三星堆“上新”,要解什么谜?   三星堆34年后连拆六个“盲盒”,开出专家眼里哪些惊喜?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我觉得首先是在原来的一号、二号坑的旁边又发现了六个祭祀坑,本身就让人特别惊喜,此前觉得不太可能只有两个孤立的祭祀坑,一直在寻找,这次终于发现了。虽然发掘只刚刚正式进行两个月,有的坑还没有到文物层,但是已经有非常多的惊喜,尤其是有几个没有见过的器类种类,体量非常大。比如说“顶尊铜人像”,因为原来发现过类似小的,比如说15公分高,这次发现的是1.15米,而且规格和形质都比那个完全不一样,所以确实是会为我们解读古蜀文明提供全新的资料。 1986年1、2号坑亮相,为何两次发掘间隔长达34年?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因为1号坑、2号坑在1986年发现之后,马上就建了一个平台,做展示和保护,把这几个坑压在下面了。实际到了2019年,又全面对这个区域进行钻探,3到6号坑才被发现。这34年并不是没有工作,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考古院一直对三星堆遗址展开工作,比如发现大型城址,发现高等级建筑,我们叫宫殿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中华文明探源。 三星堆到底是不是“外星文明”?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没有“外星文明”这种可能。即使“青铜纵目面具”的“纵目”特别特别的夸张,也只是因为古人把它作为一个神了,所以并不能当成当时人们真实的长相。 三星堆出土的面具、雕塑,不像蒙古人种,是来自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吗?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没有可能。因为实际上我们看那些小的人像基本上是一个小方脸,实际上现在四川人,就比较典型的一个四川人的长相,然后它的鼻子、它的眼睛是夸张了,所以不能把它作为当时人的真实的面相来思考。 三星堆为什么出土那么多象牙?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确实是一个问题,起码是表明象牙对于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特别意义。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都有这个特色。但是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待于研究。 三星堆曾经如此繁盛,为何突然消失?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是故意填埋?还是国灭了,被敌对势力掩埋?还是仓皇之间,遇到了洪水,而在撤退之前被填埋?比如有人猜测是不是有洪水?我曾跟当地发掘工作人员确认,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洪水痕迹,没有淤土,所以起码不是洪水造成。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三星堆繁盛一个时期之后,它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成都的金沙。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原来三星堆的年代很宽泛,是距今3600年到3100年,而金沙好像跟它还有距离;但是最新考古测年发现,两者之间是连带、紧密衔接的。所以,有一个衰落、然后兴起的过程。 三星堆以后可现场观看文物修复?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目前看,不一定。但有的地方,结合发掘、科研、保护于一体的做法已经开始尝试,比如,已有如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现在就能够做到。将来,三星堆可能也会做到这样,大家通过外边能够直接看里面发掘的现场,且现在已经具备条件,而且有几个遗址现在已经在这样做了。 如何说明中华文明一定是“多元”且“一体”的?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实际上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像、面具、神树,这是古蜀文明自己的特色;还有一些,青铜尊、青铜罍、包括琮,类似于夏商时期王朝,仪仗化的玉戈、玉璧等等,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原王朝系统的东西。还有是后期发明的牙璋,在三星堆后,甚至在香港、在越南北部都有发现。即使这些东西不太显眼,但有相当一部分是跟中原王朝有密切联系的。 100分作为目标完成,今天走到了哪一步?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三星堆遗址发掘,我觉得今天走到了70分,因为这6个祭祀坑中,3号坑、4号坑、5号坑基本全面暴露,但是7、8号坑基本上还没有到出土文物的地方。而恰恰是8号坑,金属反应特别强烈、且面积最大,所以7号坑、8号坑是非常值得期待。

“共同搭建希中文明互鑒的橋樑”

在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嘉賓參觀“開啟東西文明互鑒之門”主題展覽。

立春已至,一起迎接春日!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跟著節氣過日子,今天(2月4日)我們開啟第一站——立春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是新歲的起點,意味著萬物起始、一切更生。為了迎接春天,立春這天有“打春”“咬春”“踏春”等諸多習俗。“打春”是打什麼,“咬春”要怎麼咬?看看立春節氣怎麼過。

最近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