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需要一份新的对华贸易路线图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地时间1日公布“2021年贸易议程报告和2020年年度报告”,描画了美国政府的贸易路线图。在这份长达308页的文件中,有400多次提到“中国”,扬言新政府将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应对所谓的北京“不公平贸易做法”。 这样的表述令人担忧。上届美国政府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给各方带来的伤害有目共睹。美国新政府如果重走前任的老路,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疫情冲击全球、世界经济亟待复苏的当下,美方这样一份挑动对抗的对华贸易路线图,显然不合时宜,不受欢迎。 或许这份报告的撰写者,应该去问问正在欢天喜地扩大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美国农民意见。据美国农业部消息,今年春天,美国农民计划将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5%。玉米的面积将是2016年以来最大的,大豆的面积也是近几年的高位。经过多年市场低迷,美国农民终于看到了曙光。 “这得益于强劲贸易回归,得益于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赛斯·梅耶说,农业部对2021年的出口预期表示乐观。《福布斯》杂志日前的报道指出,受益于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20年中国超越墨西哥,再次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毫无疑问,中国为美国依赖出口的产业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巨大市场,但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同时,华盛顿的决策者还应该读一读美国商会和荣鼎集团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估算,如果美国对所有对华贸易加征25%的关税,到202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将损失1900亿美元。遗憾的是,截至目前美国政府仍然保留着上届政府对华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而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为此埋单的大部分压力落在了美国消费者的肩膀上。 在华投资的美企,同样不愿意看到一份与合作共赢原则相悖的贸易路线图。正如美国商会和荣鼎集团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美国被迫减少一半在中国的直接投资,美国投资者每年将损失250亿美元的资本利益,一次性GDP损失将高达5000亿美元。如果迫使美国企业与中国分离,美国企业将面临失去全球竞争力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曾在通用公司当了16年首席执行官的杰夫·伊梅尔特近日大声疾呼,他反对中美经贸脱钩,“不能把中国市场送给欧日”。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中美建交以来被事实反复证明的道理。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关系,是数十年来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试图以政治力量强行改变经济规律,是不现实的,既无法解决美国自身面临的问题,也会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多输。 显然,当下的美国需要一份新的对华贸易路线图,那就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由贸易规则、管控分歧、加强合作。(国际锐评评论员)

“两会时间”开启,中国经济有“底”

历次全国两会,是总结经济工作的重要节点,更是当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 2021年“两会时间”已经开启。站在此刻,无论回望过去,还是展望未来,都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有“底”。 其一,是“稳”的底色。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考验,中国取得了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显著成绩。 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人民币新台阶,占世界经济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这些亮眼指标,折射出中国正逐渐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总基调。当“稳”的底色更加厚重,未来中国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笔触也将更为生动写意。 其二,是民生底线。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给人们留下了“实”的深刻印象,不仅因为这份报告刷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篇幅的纪录,更源自于其透露出强烈、深厚的民生关切。 中国官方近日透露,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17项量化指标任务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其中包括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老旧小区改造等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的指标,且多项任务超额完成。 但与此同时,一些民生新题也在不断浮现。如年轻人生育意愿低、老年人“触网难”等话题,已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如何把全国两会上开出的“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将持续考验中国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其三,是“进”的底气。 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去年全国两会以来,发行特别国债、提高赤字率等一揽子宏观政策精准发力,较好地支持了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有效填补了疫情冲击下的全球防疫物资等必需品和其他工业品供给缺口,为国内外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从国际金融危机到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实践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不断积累新经验,克服新挑战。 站在“十四五”起点,中国需要在夯实稳定发展基础之上,增强经济稳定复苏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好局、起好步。可以预见,今次全国两会后,中国的政策工具箱将再度开启,而当更多新招实招“落地开花”,经济发展“进”的底气也将更加充实。(完)

带血的枪口击穿“美式民主”

美国肯塔基州议员托马斯·马西近日在推特上发布一张庆祝圣诞的全家福照片,男女老少人手一把枪、笑容灿烂。照片还附上文字,称“圣诞老人,请给弹药”。就在几天前,美国再次发生校园枪击案——密歇根州一名15岁高中生射杀了4名学生,他手中的枪正是父母送的圣诞礼物。

E&M Go!機電.啟航

機電設施遍布香港每個角落,加上未來有不少公共工程及私營建造項目落成,機電人才的需求十分殷切。早前,機電工程署(機電署)與業界舉行一年一度的「E&M Go!機電.啟航」迎新典禮,邀請機電業年輕學員參與,鼓勵他們發揮所長,一展抱負。

法治仍是社運底線

新學年開始了四天,據傳媒報道,仍有個別學校的學生進行罷課,當中有戴著口罩的學生對記者強調,如果政府不就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所提出的五大訴求照單全收,抗爭行動必不止息。

迪麗熱巴生日會造型「恃靚行兇」

迪麗熱巴是新疆維吾爾族,擁有混血般的深邃五官,2015年因《克拉戀人》而一炮而紅,成為90後的新生代超人氣女星。而近日迪麗熱巴又以「腿去哪了」登上微博熱搜,不得不說現在迪麗熱巴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引領潮流......

專業理順課程 提升教材質素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於二○一九年六月底發表諮詢文件,就中、小學課程的多個重要範疇提出六大方向性建議,諮詢公眾意見。

谎言和表演遮盖不了新疆人权保障成果

  最近一段时间,美西方针对中国新疆频频造谣抹黑,企图以“人权”为幌子对华施压。在7日的中国两会记者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给予了明确回应——“所谓新疆地区存在‘种族灭绝’的说法荒谬绝伦,完全是别有用心的造谣,彻头彻尾的谎言”。 记者会上,他提到了法国知名作家马克西姆•维瓦斯的新书《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在书中,维瓦斯写道,正是那些从未去过新疆的人在制造假新闻,在杜撰抄袭中以讹传讹。 感谢这本书,让西方民众了解了更多真相。在法国亚马逊销售平台上,不少买家为该书打出五星好评,并纷纷留言说,“一本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书”“与我们日常听到的观点完全不同,角度新颖”“清晰!直接!”…… 炮制谎言加上拙劣表演,是西方反华势力抹黑新疆的主要伎俩。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以疆制华”的政治企图,西方个别机构和个人在既无实地考察也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凭空捏造了所谓的“种族灭绝”“强迫劳动”“大规模关押”等一系列弥天大谎。紧接着,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以此为依据进行政治操弄,在国际社会大肆传谣,企图破坏新疆安全稳定,阻碍中国发展。 谎言走不远。除了维瓦斯的新书外,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也多次刊文公布调查结果,用事实与数据揭穿了反华势力炮制的一系列涉疆谎言。该网站主编马克斯·布卢门撒尔近期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时说,郑国恩等反华学者的“涉疆报告”结论不堪一击。 在这些谎言中,以所谓的“种族灭绝”最为耸人听闻。但事实是,过去40年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加一倍多,单是2010年到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加25%,是汉族人口增加率的12倍多。试问世上哪有这样的“种族灭绝”? 往中国头上扣这顶帽子不仅徒劳,而且可笑。 倒是那些美西方的谣言制造者们,应该反思反思本国曾经或正在犯下的罪行。正如中方在记者会上所说,提到“种族灭绝”说法,大多数人想到的是16世纪的北美印第安人、19世纪的非洲黑奴、20世纪的犹太人,以及至今仍在坚持抗争的澳洲原住民。 新疆人权状况好不好,民众生活是面镜子。以收入为例,2014年至2019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2万元增至3.47万元,年均名义增长8.6%。“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这句挂在新疆民众嘴边的话,见证了当地劳动就业保障政策的成效与人权保护的发展进步。 这一点,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正在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期间,多国代表在发言中就新疆问题力挺中国。在会议近日举行的一场云上边会上,参与者认为,新疆积极的就业政策符合中国法律、国际劳动和人权标准,在保障了各族民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曾去过新疆的津巴布韦政府发言人莫妮卡·穆茨万古瓦近日指出,中国为维护新疆的和平与繁荣付出了很多努力,个别西方国家绝非真正关心新疆民众的福祉,而是企图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可见,个别西方国家的造谣抹黑,蒙蔽不了国际社会。新疆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中方欢迎不带偏见的外国人士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眼见为实,一切涉疆谣言必将终结。 (国际锐评评论员)

冬季彩妝大熱心動

踏入冬季,彩妝界瀰漫一股新氣息,如英國潮流彩妝品牌RIMMEL大玩復古,讓女生紛紛大膽追求顯色懷舊、充滿個人特色80’s風格的妝容 ..........

「點收科?」

《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政治、暴力和國際問題仍然沒完沒了,不少人問:「點收科?」

最近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