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这顶帽子,美国还是自己戴合适
编辑:韩基韬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地时间2日接受美媒采访时,攻击中国在海外“越来越咄咄逼人”,目的是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这番以己度人的论调,不过是蓄意强化所谓的“中国威胁”,离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同时服务于美国选举政治的需要。
似乎在美国一些人眼中,别国维护正当发展权益就是“咄咄逼人”,他们自己四处搞“胁迫外交”就是理所应当。这一为国际社会熟知的“双标”做派,透露出浓浓的美式霸权气息。但讽刺的是,布林肯在采访中称,美国的目的不是遏制或者打压中国,而是为了捍卫中国正在“挑战”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能把推行“美国规则”说得如此道貌岸然,估计只有美国干得出来。
然而,美国定义不了世界。试图以“美国规则”偷换“国际规则”、为其干涉主义披上“正义”的外衣,这在国际社会早已不是秘密。数十年来,美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美国规则”,那就是通过咄咄逼人的“胁迫外交”,包括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手段来实现自身战略目标。
从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燃起战火,到在亚非地区策划所谓“阿拉伯之春”;从在欧亚国家导演“颜色革命”,再到对伊朗、古巴、委内瑞拉、中国等实行“长臂管辖”,美国的胁迫之手无处不及。
以中国为例。从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战略,到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义为美国“战略竞争对手”,再到拜登政府采取“竞争、合作、对抗”的对华政策,美国打压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人所共知。即便现在重新扯起“多边主义”大旗、言必称“规则”,美方也难以遮掩其背后的政治图谋。
同样遭受美国胁迫的,还有国际组织。由于美方持续阻挠,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于2019年12月因法官人数不足而陷入瘫痪,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沉重打击。拜登政府上台后,到目前为止态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4月底召开的WTO争端解决机制例会上,美国代表再次拒绝了开启上诉机构法官甄选程序的要求。
即便是美国的盟友,虽然看到“美国回来了”的旗号,但实际得到的并不是平等,而是各种胁迫与刁难。
据俄塔社日前报道,布林肯将在本周伦敦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举行期间,要求德国关停“北溪-2”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丹麦《政治报》近日披露,美国驻丹使馆要求它说明是否使用华为、中兴等五家中国企业电子设备,如拒绝提供有关信息或使用上述企业设备,美使馆或将终止订阅该报。
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没有谁愿意接受胁迫。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盟领导人视频峰会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欧洲需要有独立的对华政策。丹麦《政治报》近日也称,不会对美方的要求做出回应。美式胁迫外交,碰了一鼻子灰。
究竟谁咄咄逼人、妄图主导世界,人们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中国发展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无意做“世界老大”,这一点也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那些沉迷于“胁迫外交”的美国政客,实际上把美国推上了一条“国霸必衰”的道路。
承印人:環球電視臺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
“五一”消费火爆验证中国市场机不可失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2.3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19.7%、138.1%;全国电影票房超过16亿元,创下新纪录;假期前4天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假期,中国消费市场的火爆令世界惊叹。
彭博社在报道中说,“无论是国内航班的机票,还是游乐园的门票,在‘五一’到来之前,所有的票都快速售罄,这显示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逐渐提速”。俄罗斯第一频道主持人表示,“五一”假期中国迎来创纪录的出行人潮,人们现在可以自在旅行。西班牙《阿贝赛报》则称,人群聚集的重现反映了中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正在继续推进疫苗接种计划。
的确,“五一”假期繁荣景象不仅检验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也再次显现中国消费市场正持续复苏。在这背后,中国政府采取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居民收入回升、消费环境持续改善等“组合拳”正协同发挥作用。
“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在这个“五一”假期,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的守信践诺。比如,“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上海五五购物节”活动在上海启动。今年的“上海五五购物节”首次增加“全球首发季”主题,超过550个来自全球的品牌集中推出了2800余款新品。用一个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博主的话来说,“如果你的公司还没有大规模投资中国,再不来就太晚了”。
当然,“五一”假期表现只是一个缩影。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消费正以“超预期”速度恢复。前不久,中国官方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今年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超过路透社此前调查的28%预期。一季度整体而言,中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5.4%;餐饮、线下消费等前期受疫情制约的一些消费领域快速恢复。
多年来,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2013年至2019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左右。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数据一般为70%、80%。这意味着,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也契合了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
中方多次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意味着,随着消费升级、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中国的消费潜能将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给世界带来更多共享机遇。
事实上,中国正在继续这么做。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在海南举行,其中国际展区达到6万平方米,占参展总面积75%。从广交会到进博会、服贸会,再到消博会,中国政府正用实际行动兑现“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承诺。而对渴望走出疫情冲击的外企而言,中国市场机不可失,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打开这一全球超大规模市场的“钥匙”。
承印人:環球電視臺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
中國央行全面降准 樓市會迅速回暖嗎?
15日全面降准消息落地。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充裕,樓市會迅速回暖嗎?
关塔那摩20年是对“美式人权”的巨大反讽
“美国政府在法治承诺上的污点”“人类历史上非常黑暗的一页”……随着美国关塔那摩监狱设立20周年日子的到来,国际社会对其声讨声不绝于耳。自设立之日起,这座“黑监狱”便与侵犯人权成为双生子。20年过去了,美国不仅没有停止虐囚行为,反而将“黑监狱网”铺向全球。正如埃菲社所评论,华盛顿的做法损害了整个国际人权体系。
13年禁锢终结束!布兰妮父亲监护人身份被解除
据外媒报道,布兰妮监护案听证会于当地时间29日在洛杉矶举行,布兰妮父亲的监护人身份被解除,同时也不再担任布兰妮的财产管理人。据悉,小甜甜布兰妮已经在有争议的监护权下工作了13年。
据悉,自布兰妮从2008年住院接受精神病评估以来,她的父亲杰米·斯皮尔斯 (Jamie Spears)一直负责她的生活和遗产管理,直到2019年乔迪·蒙哥马利(Jodi Montgomery)才接管了布兰妮的个人管理权。
今年9月,布兰妮父亲曾向法院递交申请,要求终止其对女儿的监护权。在媒体获得的文件中,布兰妮父亲引用了其女儿今年夏天在两次法庭听证会上的请求,表示自己只想给女儿最好的“如果布兰妮想要终止监护权,并且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那斯皮尔斯先生认为她应该得到这个机会。”
据悉,在脱离父亲的掌控后,9月,布兰妮与男友Sam Asghari订婚,并晒出订婚戒指。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干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
安倍晉三遇刺身亡 對日本政局衝擊多大?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在奈良街頭演講時被槍擊身亡,令日本乃至國際社會為之震驚。受訪專家指出,二戰後刺殺日本首相的行為十分罕見,安倍晉三身亡或令日本政局長期以來的“安麻體制”落下帷幕,為日本修憲帶來變數,衝擊日台關係,同時為美國在亞洲發力帶來不確定性。
“谣言流水线”盯上新疆棉花,美西方不为人权为霸权
当前,美西方一场针对中国新疆棉花的闹剧正在上演。有些欧美企业基于所谓“强迫劳动”谎言,声称不用新疆棉花。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美西方“谣言流水线”的最新操弄。
这些声称拒用新疆棉花的企业称,它们的决定是基于“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的判断做出的。关于这个组织,外界已经进行了不少起底。它表面上是一家非政府组织,背后金主实际是美国实施对外渗透的重要机构之一——美国国际开发署。这就不难理解,该组织为何无视其上海代表处提交的“新疆项目点从未发现一例‘强迫劳动’”的实地调查结果,而选择采纳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虚假报告作为所谓判断依据了。
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美西方炮制的一系列涉疆谎言以及据此对中国施加的所谓“制裁”,就会发现,将新疆棉花与“强迫劳动”挂钩,依然是一个熟悉的“谣言流水线”产品:先由反华势力资助的学者、智库凭空捏造出所谓涉疆报告;无论报告多么错漏百出或危言耸听,BBC等西方主流媒体都照搬引用,大肆炒作;反华组织推波助澜;政客以此为由推动对华制裁……
显然,这条“谣言流水线”上的操作者,故意无视这样的事实:新疆棉花生产早已高度机械化,根本不需要大量采棉工。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70%。而且,新疆采棉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足不出户订购机器采摘服务。那些谣言制造者难道是说新疆“强迫机器劳动”?
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棉花业对改善当地民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吾尔族聚居地区民众的主要收入来源。西方政客一边假惺惺地“关心”新疆民众的人权,一边却想方设法将新疆棉花“隔绝”在国际供应链之外,打压那些雇佣新疆少数民族员工的中外公司,简直是对“人权”的莫大讽刺。
正因此,新疆棉纺工人在近日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愤怒地说,西方人士没有实地考察,就发起对新疆棉纺织业的抵制,就是想砸掉新疆棉纺织工人的饭碗。
实际上,在这一算计背后,美西方势力有着更深的图谋。
众所周知,新疆曾是中国暴恐多发地区。得益于中国行之有效的治疆政策,新疆过去四年多再也没有发生一起暴恐事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2020年,新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GDP增长3.4%,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但是,那些唯恐新疆不乱、害怕中国发展的西方反华势力坐不住了。他们将黑手伸向新疆棉花,就是企图借此损害维吾尔族民众发展和就业机会,破坏新疆反恐成果,继续给中国发展制造安全挑战。日前,加拿大著名视频博主丹尼尔·邓布里指出,美国一些政客为了实现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正走在支持恐怖主义的道路上,而这也是他们一贯的伎俩。
显然,涉疆问题的本质与人权无关,而是反分裂和反暴恐问题。那些盯上新疆棉花的美西方政客关心的也不是人权,而是自身的霸权,为此不惜助纣为虐、破坏全球反恐大局。
中国已经不是100年前的中国。近期,中方针对美英欧加基于谎言的所谓制裁进行了坚决反制。美西方政客不要低估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决心,不要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一切推行霸权主义的强盗行径,必将走进历史的死胡同!
再次“婚變”!91歲傳媒大亨默多克四度離婚,財產怎麼分?
據美國媒體最新爆料,91歲高齡的世界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已經與現任妻子傑莉·霍爾鬧掰,即將迎來人生第四次離婚,女方是否能索要到“天價分手費”引發輿論聚焦。不過,《紐約時報》等媒體紛紛表示,婚姻的破裂不會影響到默多克名下企業的股權結構與經營。
日本狂打“台灣牌” 為了實現軍隊正常化
因疫情停辦2年的“香格里拉對話”亞洲安全會議6月10日至12日在新加坡舉行。今年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表開幕專題演説,是繼前首相安倍晉三之後睽違八年日本首相在該論壇進行演説。
短視頻亂象正在影響中國下一代
近幾年來,隨著短視頻在中國大陸的普及,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對未成年人造成了極其負面的影響。“有的農村孩子刷短視頻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在工作生活中接觸了很多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