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食物逾9成靠進口,審計署最新《審計報告》揭食安中心在海陸空把關鬆懈,形同虛設,其中審查7天紀錄,竟發現97%空運進口許可證,在進口商無提交任何所需證明文件下簽發,運送食品貨車逃避陸路檢查情況嚴重。另外,抽驗食品樣本時間既長,公布又慢半拍,問題食品或售罄或落市民肚。
記者:黃新杰

審計署就食環署食物進口管制進行全面檢視,發現海陸空食品進口都有問題,直接影響供港食物安全。今年1月25至31日短短7日期間,所簽發的138張空運進口食物許可證,134張、即97%是進口商沒有提交任何所需證明文件便簽發,包括衞生證明書正本、副本或進口准許等。這些進口食物到達機場時,食安中心需進行實物檢查,但今年5至6月進口的20次檢查中,每個食物批次僅抽查1箱食物,當中有批次是831箱食物,但食安中心也只檢查其中1箱。食安中心指,未有提交證明文件下也簽發,是便利業界的做法,但強調食物批次進入香港時,必須提交衞生證明書正本。

食安中心代表在食物檢查站示範檢驗由海路進口食品的程序。

日本食物應全面測試輻射
陸路方面,所有運載高風險食物的車輛,都要往文錦渡食物管制站檢查,才獲入口香港。但今年1至4月間,59輛車中有9輛至少一次逃避檢查,另有2輛甚至從未駛入管制站。在8月27日的一次抽查,有4輛運載蛋類的貨車亦逃避檢查。此外,香港目前對所有日本進口食物都會進行輻射測試,但海運進口的食物,只要求進口商自願性質申報是否來自日本,此做法只能收集85%海運進口食物資料,擔心有部分日本進口食物成漏網之魚,未經輻射測試便已入口。審計署要求食安中心採取加強措施,確保所有日本進口食物經過輻射測試。

食安被轟只抽查低風險蔬果
審計署也發現食物監察計劃的食物測試問題多多,很大比例分配用作監察低風險的水果和蔬菜,過去3年介乎44%至46%,審計署認為有需要根據風險調整測試先後。另由於抽取樣本上沒有指引,取樣人員只憑經驗,酌情實行取樣方案.結果逾半樣本來自超級市場,街市和雜貨店的樣本數量較少,審計署認為有關代表性不足。而由抽取樣本到公布需時太長,最長試過88日才公布,曾有奄仔蟹含禁用獸藥,但食安中心在收到結果42天才公布,亦曾有白菜乾含蘇丹紅,因儀器失靈延遲測試,在抽取樣本的87天才公布,有關食物已售罄或已被市民食用。

審計署指食安測試樣本時間需時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