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arina與 荷蘭微生物學家研發,塑膠轉化為食用菰菌。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惜食文化興起,越來越多香港人意識到永續飲食的重要性。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我與《惜食地球人II》攝製隊伍走遍歐洲,南北美洲,亞洲各地,訪問各國有識之士,如何開拓新的食物資源。包括以植物性蛋白製造人造牛肉、以樹皮烘培作餅乾、家居養殖可食用的昆蟲、將塑膠轉化為可食用的菰菌、進食過期食品等。

《惜食地球人l&ll》中文版,已可在香港電台官網和YouTube欣賞到。《惜食地球人ll》英文版,將於2019年2月在電視播放。透過這一輯的《惜食地球人II》希望為上一輯的觀眾帶來更多啟發,了解更多的飲食選擇,能夠更有效決定土地的未來用途。

第五集《自己食物自己種》我們採訪了Katharina Unger。2012年,當時仍是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的Katharina,由家鄉奧地利來到香港,作短期實習,並為以「未來食物」為題目的畢業作品尋找靈感。香港這個國際美食滙萃的大都會,給她帶來極大的震撼: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物從何而來呢?為甚麼香港人竟然對此漠不關心?

不久,她設計出在家居環境,也可自行培植蛋白質的昆蟲養殖箱,也邁開了追尋永續發展食物方案的第一步。畢業後,她決定重來香港,切實把夢想化為事業,生產和推銷家居昆蟲養殖箱,但她馬上遇上一連串難題。香港可以找到可食用的昆蟲嗎?有工廠願意虧本接小量訂單, 跟她一起投資未來嗎?

未來,在 Katharina 眼中並不遙遠,她正跟荷蘭微生物學家一起研發,把塑膠轉化為可食用菰菌。大城市的塑膠圍城問題,是否可以藉吃掉而得以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