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右政黨組織大規模反移民示威。

比利時聯合政府分裂 首相米歇爾辭職
比利時國內亂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受到法國「黃背心運動」波及,發生兩次反增燃料稅示威;隨後因首相米歇爾簽訂聯合國《全球移民契約》,引爆聯合政府分裂,惹來大規模「反移民」運動。失去國會多數支持的米歇爾,在國會提出不信任動議之際,便宣布請辭。
記者:盧沛立   互聯網圖片

比利時民眾響應「黃背心」運動,發動示威。

比利時法語區受法國「黃背心運動」影響最大,運動起初同樣以改善生活,反對政府明年增燃料稅為主要訴求。有抗爭民眾指,制定法律的人讓民眾生活更艱難,應該稱為「空口袋」運動。在爆發逾千人示威及嚴重警民衝突後,比利時政府最終決定停止增稅計劃。

民怨未止,首相米歇爾在聯合國簽訂《全球移民契約》後,又導致國內聯合政府分裂。該案原本獲四大黨支持,但對移民持強硬立場的右翼「新佛蘭芒聯盟」突然倒戈,批評《契約》增加移民權利,在要求修憲被拒後,宣布退出政府。四名大臣先後呈辭,包括財政大臣奧弗特費爾特、內政大臣讓邦、國防大臣桑德・隆及移民大臣弗蘭肯。

「反移民」引爆政治危機
比利時極右翼組織「Shield and Friends」藉機組織大規模「反移民」示威,首都布魯塞爾一度有約5,500人上街,高呼「本國人優先」、「受夠移民」、「停止庇護」等口號,要求米歇爾下台。示威漸漸失控,群眾投擲石塊,破壞歐盟建築物的玻璃窗,警方出動催淚彈和水炮驅散示威者。

米歇爾隨即在國會遭反對派夾殺。聯合政府分裂後,失去眾議院31個議席支持,喪失國會大多數地位,米歇爾曾嘗試尋求左翼政黨支持,以重組政府,又稱願意與反對派合作,以通過2019年的預算案。惟第二大政黨社會黨及綠黨議員,卻在國會提出不信任動議,尚未表決米歇爾已宣布遊說失敗,遞交辭呈。不過,國王菲利普擱置了辭呈,稱要諮詢各黨領袖才作決定。他或會要求米歇爾先以看守內閣身分運作至明年5月大選,但若各黨無法化解政治危機,亦有可能提前大選。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認為提早大選的機會不大,因明年歐洲議會選舉、比利時地方選舉將一併在5月26日舉行,10月又有縣市長選舉,比國現有法律強迫選民投票,若分三個選舉日進行將令民眾更反感。此外,政黨進入競選狀態,將更難組成聯合政府,令政局更混亂。

國會提出不信任動議,首相米歇爾立即請辭。

比利時是一個多語言國家,北部以荷蘭語為主,南部則是以法語為主,由於兩大社群分歧不斷,經常陷入政治危機,2010年試過589天無民選政府。米歇爾(43歲)於2014年10月執政,為比利時1841年以來最年輕首相,他的請辭除了引發國內動盪,也可能令歐盟痛失一個「中間派」領袖。英國牛津大學歐洲史學家康韋認為,米歇爾請辭反映在現今歐洲維持中間派的困難,「熟練、明智的技術型政府現已面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