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蘭實驗中學除了戀愛假,還有親子假與幸福假。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最溫馨的莫過於「戀愛假」。上月15日,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的校方群組媒體裡,老師們收到了這樣一條消息:「經校長辦公室會議討論決定,從本月起,未婚或已婚未育的老師,可享受戀愛假。戀愛假 — 每個月,在沒有排課且不影響教學工作的前提下,符合條件的老師可以申請兩次各半天戀愛假」。

杭州市江幹區教育局回應社會關切時表示,這其實是個概念化的假期,只是針對未婚或已婚未孕的青年人,希望他們可以在忙碌的工作外,能兼顧自己的個人生活。根據校方要求,教師會在教學任務外請假,只要是在適度範圍內,允許學校的創新舉措。
記者:方東雲  互聯網圖片

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的校長趙駸,向《新京報》表示「戀愛假」出台的背景時稱,該校有124名教師,1,300餘名學生,36個教學班。目前,單身的教師約有49名,已婚未生育的有4名。學校工會除了針對青年教師新推出的「戀愛假」,還有針對有子女教師的「親子假」,及面向年長教師群體設立的「幸福假」。

丁蘭實驗中學老師袁海明,認同關懷青年教師設立「戀愛假」。

終身之計 莫如樹人
《管子·權修》中曰:「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意思是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培養人材。培養人材,不在於寄望他們能謀得多大的官位,而在於他們是否能對自己負責,是否敢於擔當社會的責任。由此可見,關心老師的戀愛,就是強化老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而且,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要學校領導擁有對每一位教師負責的責任心,老師自然會擁有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責任心。學校關心每一位老師的切身利益,老師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只有讓愛心相互傳遞,學校才能成為培養人材的搖籃。

事實上,「老師工作很辛苦,沒時間談戀愛或處理其他事」成了很多青年教師的共同困擾,相應的,渴望更多的時間來解決「個人問題」,也成了青年教師的一大需求。青年教師隊伍未婚比例過高,雖然與實際的教學工作相關性不高,但是,確實影響教師生活的重要因素。雖未有明確法律對此規定,但需求得不到滿足,很容易引發教師流失等問題。

該校結合了實際情況,提升了教師的待遇和福利,不僅符合實際需求,又體現對青年教師的人文關懷。眾多網民紛紛為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推出「戀愛假」的政策叫好。

吃不到的葡萄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產生或創新,都不可能產生同一種聲音。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面向青年教師推出「戀愛假」後,有別的教師在媒體發聲,「先還是先別忙為給教師放戀愛假叫好。」

丁蘭實驗中學校辦群組,向教師宣佈「戀愛假」的決定,大受教師歡迎。

該教師認為,給教師放「戀愛假」師出無名。作為一所公立學校,學校應該不折不扣地、執行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作息制度,比如甚麼時候開學,甚麼時候放假,甚麼時候考試,教育主管部門有統一的規定,教師除了正常節假日休息,還有其他行業的寒假暑假,在這些國家規定假日之外的「戀愛假」 「親子假」 「幸福假」,是以一種明顯的違規做法,這不是應當鼓勵的制度「創新」,而是一種不折不扣的亂作為。

二則給教師放「戀愛假」引發矛盾。教師很辛苦,不是丁中一個學校的特殊「校情」,而是一種基本「國情」。教師除了上課以外,遇到特殊情況也不是不可以請假,如家裡有事可以請事假,身體有病可以請病假,結婚可以請婚嫁,生養可以請產假,丁中一個學校在這些假之外又增加「戀愛假」 「親子假」「幸福假」,在學校與學校之間造成一種不平衡,這樣的管理「創新」讓其他兄弟學校領導教師怎麼想?

三則給教師放「戀愛假」名不副實。說白了,「戀愛假」就像中老年教師有「親子假」「幸福假」一樣,不過是該校教師請假外出放鬆自己的一個理由。教育主管部門不是忙着給「戀愛假」叫好,而是應當趕緊出面叫停,督促學校依法依規辦學。

從關懷者成為被關懷者
雖然為人師表是每一位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但是老師們在現實生活需要的戀愛等精神生活,是不可忽視的。給教師放「戀愛假」,這樣的人文關懷值得肯定。

「戀愛假」「親子假」「幸福假」杭州一中學為教師減壓出新招。

儘管網上也存在着一些質疑的聲音,包括對這種方式是否能説明單身教師脫單、公立學校設立這種假期,是否得到教育部門批准等。但是,無論從校方積極回應的態度、教育專家的客觀分析、當地教育部門的允許和肯定,側面反映「戀愛假」的合理性,既能在一定程度,給青年單身教師一些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找到另一半,又能讓廣大教師從以往愛護學生的關懷者形象,變成了被關懷者,感受來自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增強責任意識,樹立教師這一職業的信心。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完成教育事業的重要一環,需要我們將心比心,給教師更多人文關懷,教育部長陳寶生曾在去年兩會時提出,「要為教師壓擔子、指路子、提點子、給位子、發票子」,這些都是向好的信號,我們期待全社會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期待更多如「戀愛假」般體現人文關懷的政策出現,讓廣大教師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身於新時代的教育事業,實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