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二元权力结构”有何影响

今年1月12日,岸田文雄执政后第一次请安倍晋三聚餐,就朝鲜最近试射导弹如何强化制裁,以及对华对俄关系向安倍讨教。这位曾长期担任安倍内阁外相的岸田,似乎仍然视安倍为不在位的“首相”。迹象显示,“安麻体制”依然保持着对岸田内阁的巨大影响,目前,日本政坛“二元权力结构”特点明显。

美国人为何越来越不信任本国政府?

全球最大的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18日发布2022年度“爱德曼信任度晴雨表”报告,显示美国政府的公众信任度跌至新低。在美国现任政府执政一周年之际,法新社用“内外交困、怨声载道”来为其做出总结,这与爱德曼的调查结果相互印证:美国政府正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美国经济发烧,中国不会被迫吃药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向中国传导的压力在加大。那么,该如何评估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中国又该如何超前应对呢?

“年度门诊报告”传递医患关系正能量

这两天,一份别具一格的“门诊年度小结”,刷爆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护人员的朋友圈。“您的辛劳和付出,我们都记得……来看看您的门诊报告吧”,寥寥数语,打开了很多医生的回忆。“全年第一天接诊的患者”“接诊年纪最大的患者”“接诊最晚的时间”“全年接诊患者量”“互联网医院门诊量”……一点一滴,报告竟然都“记得”。

在新变化中感受“温暖春运”

2022年春运今天正式开始,2月25日结束,共计4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同比增长28.5%。

关塔那摩20年是对“美式人权”的巨大反讽

“美国政府在法治承诺上的污点”“人类历史上非常黑暗的一页”……随着美国关塔那摩监狱设立20周年日子的到来,国际社会对其声讨声不绝于耳。自设立之日起,这座“黑监狱”便与侵犯人权成为双生子。20年过去了,美国不仅没有停止虐囚行为,反而将“黑监狱网”铺向全球。正如埃菲社所评论,华盛顿的做法损害了整个国际人权体系。

“胁迫外交”非美莫属

 美国官员近来多次在公开场合将中国对立陶宛的正当反制歪曲为“胁迫外交”。这是美方为立当局撑腰打气、配合“以台制华”图谋的政治算计。拿“胁迫外交”说事、对中国倒打一耙,凸显了美方“话语霸凌”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斯里兰卡债务危机究竟怎么回事

斯里兰卡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再度成为外媒炒作的焦点。这不是一个新话题。近些年来,“债务陷阱论”已经形成印度学者构建概念、提供初始材料,美西方学者完善理论并扩大宣传的“印西联动”国际分工模式。在美国、印度等一些国家舆论的主导下,“债务陷阱论”的话语体系迅速构建起来,成为公开诋毁、抹黑中国的依据。事实上,这些说法高度政治化,完全站不住脚。

西媒如何把“漠视个体生命”说成优点

曾经有人用“低人权优势”的概念来对比中国和西方的劳动力状况,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来源。当然,更多人把这个概念引申到广阔的社会领域中。一些人说中国重视集体主义,就是一种“低人权优势”,换言之,就是对个体生命的不重视。

华盛顿逆全球化冲动刹不住车

美国总统拜登胜选和上台之初,不少人曾认为美国有望回归多边主义、重启全球化进程。如今拜登执政将满一年,当前的美国真的已对特朗普政府的“逆全球化”政策“拨乱反正”、回归既往的全球化轨道了吗?恐怕并非如此。拜登政府的所做所为更像是新版的“后全球化战略”。

最近要聞

章玉貴:世界經貿穩定需要中美共擔責任

在全球經貿體系面臨動盪和不確定性的關鍵時期,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理應彌合分歧共擔責任,著眼於世界經貿格局尤其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避免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步伐頻繁遇阻。

今日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