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系列報道】
親臨主持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
習近平開啓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門
港珠澳大橋周二(23日)在珠海舉行開通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儀式,宣布大橋正式開通。作為中央支持深化粵港澳合作及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習近平親自謀劃佈局,又親自主持開通典禮,同時展開相隔6年的第二次南巡,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習近平在儀式後登橋參觀,而大橋在周三通車,本報親自體驗通往大灣區樞紐的世紀大橋。
記者:黃新杰 李泳林 攝影:黃雲慶
習近平此次廣東之行,22日首站抵達珠海,並參觀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23日早上9時,他在港珠橋大橋珠海口岸大樓主持開通儀式,港澳特首和廣東省委書記及中央官員等參加儀式,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更與習近平並肩而行,並在眾人的前頭步入會場。習近平台上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後,便與在場嘉賓握手道賀。副總理韓正致辭表示,習近平親自參加典禮,體現中央對工程的重視,作為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共管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有利於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有利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有利於提升珠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對於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具有重大的意義。
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發言時,以「圓夢橋」、「同心橋」和「自信橋」形容港珠澳大橋,他稱大橋極大便利粵港澳交流合作,不僅拉近三地時空距離,更有利促進三地人民同心圓夢、攜手發展。港珠澳大橋經歷了超強颱風「天鴿」和「山竹」的考驗,展現新時代中國建築的偉大成就。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指,基建不但縮短出行的時間,拉近兩地的距離,更逐步形成了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理想的布局,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極為有利的良好基礎大大促進人員和貨物的流動,有利於香港的角色由「聯繫人」轉向成為更積極的「參與者」,和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等地共謀發展特區政府因此抓緊機遇,提出「明日大嶼願景』,為香港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是中央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以及粵港澳三地緊密合作等的共同成果。澳門特區政府定必積極落實中央的各項部署,繼續與廣東省及香港特區政府攜手,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而努力。
港珠澳大橋周三正式通車,本報親身試測作為大灣區樞紐的大橋,乘車從香港經澳門到珠海,過程順利。
大灣區建設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直接有效和發揮作用的設計和安排,2010年4月和2011年3月,習近平親自見證《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習近平出席簽署儀式,他在林鄭月娥陪同下,登上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地聽取工程進度滙報。他指出,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區域更好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