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在空中打開彈艙的情況。

從2011年的震撼首飛,到2016年珠海航展上的驚鴻一瞥,再到如今,11月11日中國空軍成立69周年。這一天,首次以四機編隊接受檢閱,中國新型隱形戰機「殲-20」,一直是熱愛國防軍事公眾眼裡的焦點。在過去的8年裡,關於「殲-20」的輿論討論最多的,是它的優秀性能、是它的「彎道超車」趕超西方、是它的先進設計。但似乎,少有人關心,「殲-20」之後,中國的國防軍工,特別是航空武器裝備的未來路向會怎麼走。
記者:張斌      互聯網圖片

2009年7月28日,美國軍方為F-35C戰機舉行退役儀式。

模仿蘇聯老大哥的設計
「殲-20」之前,中國的航空國防軍工發展,要追溯到69年前。69年前的11月11日,中國空軍誕生。然而建國初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沒有自主技術、沒有研發經驗,那時戰鬥機的製造,只能仿製。主要的仿製對象,是當時的「老大哥」蘇聯。

中國第一款量產的噴射式戰鬥機,「殲-5」,由前蘇聯的「米格-17」型噴射式戰鬥機仿製而來。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代超音速戰機,「殲-6」,由前蘇聯「米格-19」為原型仿製。隨後的「殲-7」,仿製前蘇聯的「米格-21」。可以看到,中國戰鬥機發展的前半段,基本全是簡單粗疏的仿製。這也是現在中國戰鬥機身上,隨處可見蘇式風格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就像一隻嗷嗷待哺的小獸一般,貪婪地汲取技術和經驗,從而壯大自己。這種積累終於在1998年得到爆發。這一年「殲-10」首飛,2003年量產交付列裝,隨後的衍生機型「殲-10A」、「殲-10S」、「殲-10B」相繼誕生,迅速成為中國空軍的主要戰鬥力量。正是這數十年的篳路藍縷,中國航空工業才有了後半段的跨越式發展。「殲-11」、「轟-6」、「直-8」、「直-9」、「空警-200」等數型151架飛機在建國60周年閱兵集中亮相受閱。隨後就是2011年的殲-20首飛、2016年運-20列裝……

但是,直到「殲-20」為止,中國的空軍裝備發展,都沒有擺脫蘇制的身影和西方的技術標準。

「殲-16」戰機發射飛彈。

戰機劃代兩套標準
當下,世界戰鬥機的分代標準和技術標準,是由美國和俄羅斯確立的,這個標準一度混亂,最後趨於統一。

二戰結束後,戰鬥機進入噴射時代,但東西兩大陣營的冷戰,對於噴射式戰鬥機的劃代(劃時代),出現了兩個標準—西方標準和前蘇聯(俄羅斯)標準。起初,西方和前蘇聯均將「F-86」、「F-100」、「米格15」、「米格19」等飛機劃為戰後第一代戰鬥機,即採用噴射式發動機,但未超越2倍音速的戰鬥機。隨後,超越2倍音速的「米格21」、「F-4」等被劃為第二代戰鬥機。

其後,蘇聯將「米格23」、「F-111」劃分為第三代機,但美國不認同,分歧由此產生。之後,「F-15」、「F-16」、「米格29」、「蘇27」相繼誕生,西方將它們歸為第三代戰鬥機,前蘇聯將它們歸為第四代戰鬥機。直到2009年,俄羅斯將「T-50」稱為第五代戰鬥機,也許是出於宣傳競爭的需要,美國也終於將「F-35C」劃歸為五代機。

美國「F-22」定義了第五代戰機的標準。

當然,美國「F-22」戰鬥機的誕生,確立了世界第五代戰鬥機的標準—「4S」能力: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超級資訊優勢(Stealth、Super Sonic Cruise、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在「4S」能力中,隱形、超音速巡航兩項能力,是第五代機壓倒性戰勝第四代機的關鍵。(因為機動和資訊方面,可以從改裝和升級航電設備提升,隱形和速度卻不能)。雖然,中國戰鬥機技術起源於俄羅斯(前蘇聯),但對於戰鬥機的代數標準和技術標準,中國都是追隨西方。中國空軍副司令09年透露殲-20的時候,採用的說法是當時美國的劃代標準「第四代戰鬥機」。技術標準上,中國「殲-20」追求的也是隱形和超音速巡航這兩方面的能力。

殲-10C雄中雄姿。

中國有望定第6代戰機標準
「殲-20」的戰鬥性能之優秀、技術指標之嚴苛、戰略意義之重大毋庸置疑。但從根本上看,從過去的「殲-5」開始到現在的「殲-20」為止,中國的戰鬥機發展,都一直追隨着俄羅斯(前蘇聯)和西方的標準。

在世界航空武器的發展裡,第三代戰鬥機、第四代戰鬥機、第五代戰鬥機,都不是中國定義的。而是西方發達國家根據它們的戰略需求,它們想要突出的重點,定義戰鬥機的代數,並且劃定技術指標。

SU-57的原型機T-50。

在過去這69年的奮力追趕,中國航空武器的發展思路,基本是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思路追趕。包括隱身能力、遠端打擊能力、資訊化作戰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等等。這些技術,雖然集中在一台小小的戰鬥機上,卻是一個國家軍工產業的縮影。上述這些集中在戰鬥機上的能力,必然關係到材料科學的發展、電子科學的發展、發動機技術的發展等。這些科學學科,基本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發展水準。換句話說,中國的戰鬥機發展按照西方的思路追趕,那麼中國的基礎工業發展,也必然向着這個方向靠近。

那麼,「殲-20」之後呢?第六代戰鬥機是甚麼樣的?目前西方國家和俄羅斯都還沒有定義。是朝無人化方向發展還是超空天方向發展?一國的國防軍工發展,一定是在國家大戰略框架內。國家之間,戰略需求必然不同。基於地理位置的不同、經濟發展水準的不同、文化理念的不同,西方國家和中國的戰略需求,不僅是不同,很可能有很大的差異甚至背道而馳。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未來的戰鬥機發展,無論是戰術需求還是技術標準,都會和西方國家不一樣。

所以,「殲-20」之後,中國的戰鬥機發展,必然不再追隨西方國家的技術標準。也許,第六代未來戰鬥機的標準,要由中國來制訂。是空天戰鬥機還是無人戰鬥機?還是其他?拭目以待吧。

殲-11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