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中國的首款隱形戰機。 中國空軍圖片

本報記者

第12屆珠海航展雖已圓滿落幕,但當中「殲-20」隱形戰機的三機編隊空中表演,至今仍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首飛試飛員李剛在航展期間,向媒體公開,「殲-20」從座艙設計到試飛的幕後故事。反映「殲-20」的設計,如何以駕駛員為本之餘,又一絲不苟。《新華網》報道,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殲-20」隱形戰機在成都首飛成功。作為中國新一代隱形戰機,不僅開啟中國空軍的「20系」時代,也宣告「隱形(身)時代」的來臨。當時在機上的駕駛員便是李剛。「時間剛好是8個『1』!」李剛說,時間純屬巧合。原定7日的首飛計畫,因成都天氣欠佳延至11日才起飛。

李剛向媒體公開「殲-20」的座艙設計細節。

資訊在眼前控制在指邊
談到坐上「殲-20」駕駛艙的駕駛體驗,李用了兩個有無限想像空間的字形容:「夢幻」,只因駕駛座艙寬敞簡潔,布局合理,駕駛體驗舒適,是中國迄今「最夢幻的戰機」。「所有看過座艙的人都會感歎,這麼整齊,電門(開關)這麼少!」李剛說,無論軟硬開關,外觀極具現代感。一看就知道這個開關有甚麼用途;就算夜間飛行,一摸就知道,有很好的防差錯設計。「操作就像玩手機遊戲,從發現目標到導彈發射非常快。」加上一體化的液晶顯示屏,簡潔的電門開關,體現「資訊在眼前,控制在指邊」的快捷與方便。「也許現實中很多科幻的東西,正在通過科技成為現實。」

李剛稱為「最好辦公室」的座艙設計,出自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偉帶領試飛團隊的全程參與。「楊偉給我們發了很多空白的座艙圖,給了好多電門開關的小圖片,讓我們自己體會,把相應的開關貼在認為合理的位置。如果大家都貼在一個位置,說明意見一致;否則開會討論。至少經過5次討論,才達成一致的結果。」從試飛團隊畫出來的一張張圖紙,到最初的木頭座艙模型,再到金屬座艙的模型,細微處精益求精,終成中國最具科幻感的戰機座艙。

「殲-20」的座艙設計,以駕駛員為本。

側桿操作三點優勢
「殲-20」的氣動外形設計,比一般飛機複雜。經過設計團隊不懈努力,終使「殲-20」出色的敏捷性和操控性,與「殲-10」相差無異。「殲-20」座艙還採用側桿操作,也是中國戰機史上的首次。

李剛說,側桿操作的設計理念有三點優勢:一是飛行員視野更清晰;二是增強戰機敏捷性;三是更有利戰機進行大超載飛行。作為中國首款隱形戰機,外界關注的是它的隱形功能。「隱身性能非常好!」李剛說,作為戰機,隱形功能對投入作戰,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珠海航展上「殲-20」座艙一覽無遺。

歷時7年蛻變升空
「一架飛機裝備部隊很不容易,中間飛了好幾千架次。」李剛稱,從2011年首飛「殲-20」驗證機,2014年首飛原型機,再到今年初正式列裝作戰部隊,「殲-20」歷時7年,走完從首飛到技術鑒定、再到裝備作戰部隊的完整過程。自2011年以來,李剛在空軍試飛局擔任「殲-20」技術型號負責人,帶領試飛團隊完成測試工作。「殲-20的很多新技術,國家都是第一次採用。」李剛說,「短短幾年,完成大量的試飛任務,這麼快裝備部隊並形成作戰能力,感到自豪和光榮。」

「殲-20」在珠海航展的藍天,展示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