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來臨本是開心事,可是伴隨而來的壓力也不少。估計有八成婦女經歷過產後情緒低落,有一成九婦女更會演變至產後抑鬱。病人會情緒激動、哭泣、失眠、神智不清、發呆、對外界反應遲緩、有罪惡感、擔心不能好好照顧小孩、甚至出現幻覺或幻聽。

現時西醫治療上多以抗抑鬱藥如血清素、SSRI等來治療,不少患者都希望用母乳餵哺,不想長期服用西藥;其實中醫也有治療產後抑鬱的方法,不少文獻都表示,中藥配合針灸,有助平復患者情緒。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產後抑鬱多數是氣血出現問題所致。氣的問題是「氣鬱」、「氣虛」。現代人壓力大,如家人、丈夫不體貼、懷孕時曾出現緊急情況(如胎兒不穩、需緊急生產等),都會令產婦壓力大增,出現「氣鬱」的狀態,導致情緒及肝氣不能暢通,容易悲觀、哭泣、發脾氣等。

「氣虛」方面,多數由於產婦本身體質較弱、或懷孕時仍需辛勞工作引起。生產時大耗氣血,未能及時補充,結果氣虛不能養神,導致悲觀、事事覺力不從心。

血的問題,主要是血虛及血瘀。女性一生的月經、養胎及生產都耗用大量血液,中醫理論中,母乳也是血所化(所以餵母乳時無月經)。血不足會導致心血少,容易憂心、驚慌不安、出現幻覺、呆滯,嚴重者更會出現自殘。血瘀多見於本身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及產後惡露排出不暢者,殘留的瘀血會令敗血上沖,導致神不守舍,出現種種過激或異常行徑,例如口出惡言、傷害自己或孩子、打人等情況。

因此要治療產後抑鬱,就要從調理氣血着手。視乎體質益氣養血、疏肝解鬱、活血化瘀等;加上安神解鬱的穴位,兩者配合,不單可調節情緒,亦可改善體質,為照顧孩子或準備下一胎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