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軍方政黨和保守派佔據國會過半,總理巴育勢連任。

泰國24日進行「後普密蓬」時代,也是2014年軍事政變後首次大選。在開票程序延宕下,上月29日才公佈各黨得票,結果親軍方的「人民力量黨」成為票王,而前總理他信勢力的「為泰黨」屈居第二。雖然「人民力量黨」未奪下議院過半,但聯合其他保守勢力便可佔據國會過半,料可助總理巴育順利連任。
記者:盧沛立  互聯網圖片

根據泰國選委會公佈的數字,是次大選投票率約74%,遠低於8年前的75%。當中親軍方的「人民力量黨」贏得840萬票,而反對派主要力量為泰黨獲790萬票,屈居第2。備受年輕選民支持的「未來前進黨」以626萬票排第三;前總理阿披實領導的民主黨獲得394萬張選票,位列第四。

親軍方的「人民力量黨」贏得超過800萬票。

估計在下議院500席中分區直選的350席中,為泰黨贏得137席,「公民力量黨」則是118席,「未來前進黨」拿下88多席,最終結果將在5月9日確認。由於軍方掌握上議院250席,軍方共掌握國會約370席,未達過半(376席)。惟下議院中的傳統保守派,如民主黨的55席,加上曾與民主黨結盟的「泰自豪黨」52席。軍方只需拉攏少量的保守派議員,便可穩佔國會過半,既可保巴育連任,也足以建立穩定的聯合政府。

「為泰黨」「民主黨」大敗
至於第二大黨「為泰黨」也一度聲言要建立聯合政府,但在軍方掌控上議院的情況下,「先天不足」料難以成事。是次選舉被視為「為泰黨」的大敗,對比2011年獲1,200萬票,得票流失近半。從選票可見他信勢力在軍政府主政下受到一定程度打擊,再者泰國政界也出現世代更替,他信對於年輕選民已不具吸引力,令該黨選票被立場相近的第三大黨「未來前進黨」瓜分。

「為泰黨」得票減少,顯示流亡前總理他信影響力有所消退。

另一大敗的是老牌政黨「民主黨」,曾於2008年至2011年擔任總理的阿披實為選舉失利負責辭任黨魁。其得票不但遠低於2011年的890萬票,更在曼谷選區全面敗退,僅勉強保住泰國南部的根據地。「民主黨」失利的主因在於其「擁戴皇權」的保守理念與擁有軍方支持的「公民力量黨」重疊,但在「反對軍政獨裁」的立場上,又不及「未來前進黨」激進,結果腹背受敵下令支持度被壓縮。不過,由於阿披實曾表明不排除與「公民力量黨」組閣,「民主黨」極有可能成為「造王者」。

泰國今屆大選是根據2017年新憲法進行,國會上下議院合共750席。其中,上議院共250席,6席由軍方高層擔任;194席由軍方背景的「國家和平秩序委員會」選任;50席從10個「職業公會與社會團體」中選任。眾議院共有500席,350席為區域議員、150席為不分區議員,並採泰國獨有的「分配式混合制」。泰國選民只需投給心儀的政黨,再換算該黨全國總得票率,及該選區的候選人的得票。不分區議員則以:「政黨總得票率X政黨總得票率-政黨區域議員席次」公式計算,意味區域議員贏得愈多,獲不分區席次便會減少。此設計有利於中小型政黨,卻不利於傳統大黨,被視為針對地方勢力較強的「為泰黨」。

歷史悠久的「民主黨」遭遇大敗,黨魁阿披實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