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生物納米膠水用於豬皮組織粘合。

物品開裂了,可以用膠水粘連修復。如果修補技術足夠好,甚至看不出開裂位置。那麼,如果身體或內臟產生創傷,是否也能有一種膠水,塗上後能讓傷口快速癒合,且不留疤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生命學院盧婷利教授團隊就研發出這樣一種「黑科技」——以可降解的多孔無機納米顆粒摻雜金屬元素,構建成一款「多功能納米膠水」。

在外科手術中,傷口的快速閉合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臨床上常用的縫合法難免產生疤痕,而使用美容線縫合也需要消耗醫生大量時間,內臟器官(如心臟、肺等)的「內傷」如果用針線縫合,也會造成不可逆的功能性創傷。

盧婷利教授團隊研製的這款「多功能納米膠水」,因具有納米顆粒的高比表面能,從而能夠實現快速、高效的組織粘合。由於摻雜了金屬元素,它兼具在X光、CT、螢光、超聲等環境下的成像功能,可用於成像指導的複雜手術傷口粘合。更重要的是,它還自帶抗菌、促血管生成等功能,降解產物無毒並可被人體吸收,可有效替代手術縫合線或縫合釘,用於無張力傷口的粘結。

為何選擇「生物納米膠水」作為研究方向?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在目前的外科手術中,已有氰基丙烯酸酯類、聚乙烯醇類、纖維蛋白類等組織粘合劑開始代替縫合線,這使傷口處理常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簡化,也減少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患者痛苦。但是,這些粘合劑都存在細胞毒性、過度膨脹、疾病傳染等風險,以及生物功能單一、不可降解等局限性。

作為「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領域——「生物納米膠水」的作用機理十分複雜,偏小眾的研究路線和偏應用的研究方向也使這一研究最初時並不被看好——甚至常常要面對「這項研究是否真有價值」的質疑。

面對質疑與壓力,團隊堅持從實際問題中提煉科學問題。在長達1年多的時間裡反復實驗,以求實現納米膠水的最優效用。

今年5月,團隊研製的「生物納米膠水」在白鼠身上得到了有效證實。應用於白鼠傷口的粘合,其愈合速度比臨床上常用的氰基丙烯酸酯類粘合劑快了3天。

「這樣的成果,對『創傷美容』意義重大,它將為新型多功能醫用粘合劑的設計開發提供理論和實驗基礎。」課題組成員、西北工業大學青年教師崔甯博士表示:未來,它將可能成為醫用粘合劑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