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四方峰會後稱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

【本報訊】繼23日肯定美國將防衛台灣之后, 24日拜登在日本參加“四方峰會”會後被記者問到美國對臺戰略模糊政策是否已經消亡。他回答“沒有”。有記者追問台灣若遇攻,美國是否派兵?拜登説:“政策根本沒有改變。我在昨天的聲明中已經説過了。”

拜登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後在記者會上確認美國會防衛台灣,並稱美國有此承諾,在美國外交學界引發強烈反響。美國媒體紛紛將此表態視為拜登背離美國的對臺戰略模糊性。繼白宮出面澄清之後,拜登24日親自回應沒有改變對臺戰略模糊性,算是對昨日聳人聽聞表態的找補。

到底拜登從去年以來屢次確認美國將防衛台灣,是不了解美國對臺政策細節的失言口誤,還是講出他內心真實的想法?記者就此質詢了若干位美國台海問題專家,美國外交學者也在推特上有不少討論。

有些專家傾向於認為,這是因為拜登不了解美國對臺政策細節的微妙性。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對拜登的表態並不感到驚訝,因為人們一直對中美台海關係的細節有著鬆散的理解。他認為拜登就屬於這種狀況。

包道格不認為這意味著美國要改變對臺政策,但他相信,這將迫使中國作出回應,從而進一步惡化處理台灣問題的氣氛。

更多的專家傾向於認為,拜登只不過是不經意間説出了他的真實想法。

蘭德集團分析師格羅斯曼(Derek J. Grossman)説,拜登並非口誤,是他相信自己説的是“正確的話”,美國政府的其他部門只能應付了。

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克羅尼克(Matthew Kroenig)對《金融時報》説:“一旦發生戰爭,無論正式政策如何,是否干預總是由總統決定的。我們現在有清楚的窗口,可以看到拜登的直覺和他的決定。”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對中評社表示,拜登一再做防衛台灣的表態,應該認真對待這個聲明。

不過,葛來儀認為,拜登表態中有些部分令人困惑,有些甚至錯誤地描述了美國的政策。她舉例,“台灣關係法”並沒有説美國有保衛台灣的義務。拜登最新聲稱美國“簽署”(sign onto)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尤其令人困惑。

葛來儀稱,美國從來沒有支援或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而只是“認識到”(acknowledged)中國的立場。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美國堅持“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她説:“在我看來,有關美國政策的聲明缺乏一致性,導致混亂,削弱而不是加強了威懾力。”

有專家認為,拜登的説法表明美國的對臺戰略模糊政策岌岌可危。

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庫珀(Zack Cooper)反問: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死了嗎?他回答:沒有,但是靠生命維持系統維持著的。

庫珀指出,美國的政策仍保持模糊,但那些真正做決定的人自己對他們的意圖已經相當清楚了。他相信拜登是失言,不是有意的政策變化,但這些是迭加起來的效果。

庫珀表示,美國的長期政策仍會保持模糊性。沒有人知道如果台灣在5年內受到攻擊,美國將會做什麼。但他認為,如果台灣明天受到攻擊,拜登會怎麼做是清楚的。他問:美國領導人不遵守的政策還能維持多久?

葛來儀堅持認為,戰略清晰性,即美國在任何情況下都將保衛台灣的政策,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它帶來了中國將被激怒而不是被嚇阻的危險。

葛來儀對中評社表示,她擔心的是,北京可能會將拜登的最新聲明視為挑戰,感到必須作出回應,而且可能會以各種方式作出回應。在“低風險”的一端,可能派遣大量飛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在“高風險”的一端,可能使用軍事力量來表明捍衛中國主權的決心,甚至進攻台灣。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不認為拜登的言論會對北京造成重大傷害,也不認為會由此對台北提供重大幫助。

何瑞恩預期,北京將等待下一個機會,即下次美中峰會時要拜登澄清他表態的意思。他相信中美領導人相互熟悉彼此對台灣問題的看法,拜登防衛台灣的表態不會改變這種局面。當兩位領導人下次會面時,預期拜登會告訴習近平,他堅持長期政策。

何瑞恩分析,拜登的言論給美臺關係帶來的挑戰是,他強化了一種説法,即美國在安全問題上措辭強硬,而在經貿問題上則謹小慎微。在台灣被排除在“印太經濟框架”之外之後,美臺之間如何加強經貿關係。

在拜登防衛台灣的表態引發輿論沸沸颺颺的當天,美國外交元老基辛格(Henry Kissinger)23日對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表示,台灣不應被放在美中緊張外交關係談判的核心,談判的核心應是討論能影響兩國對立關係的原則,至少允許一些合作的空間。

基辛格説:“美國不應以詭辯或漸進的過程發展‘兩個中國’的方案,而中國將繼續保持迄今為止的耐心。” 【編輯:陳亦行】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