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3月以來,美聯儲為應對美國國內高通脹而連續激進加息,推動美元大幅升值,導致從拉美到東亞、從中東到歐洲諸多國家本幣大幅貶值,進口成本攀升,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劇。美國貨幣政策激進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凸顯美元霸權擾亂全球經濟之害。

拉美:輸入型通脹讓民眾受苦 
羅莎·貝爾特蘭是秘魯首都利馬的一名家庭主婦。9月初,在像以往一樣去超市購物之前,她不得不精打細算一番:花同樣的錢買到的食物,去年能夠一家人吃一個星期,現在連半個星期都到不了。貝爾特蘭告訴本報記者,她為此感到“很沮喪、很擔心”,她們一家人現在不得不節衣縮食,因為除了買食物,家裡還有其他很多日常開銷,水電費等都漲價了。

與貝爾特蘭一樣,2021年下半年以來,數百萬秘魯人受到了飛速通貨膨脹和本幣索爾貶值的影響。2021年年中3.3索爾可以兌換1美元,現在已經突破3.9比1的關口了。索爾對美元貶值有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美聯儲不斷加息。

今年以來,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影響,拉美許多國家本幣大幅貶值,通貨膨脹率持續攀升,普遍陷入輸入型通脹週期。受此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拉美各國的弱勢群體,新冠疫情造成他們中的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儘管目前情況有所好轉,但仍無法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因此,當前的經濟困境給拉美國家及民眾造成的影響,遠超以往。

累計外債高達2743.55億美元的阿根廷,是受美聯儲持續加息外溢效應影響最大的拉美國家之一。無論是通貨膨脹率,還是本幣貶值幅度,都達到令人吃驚的水準。

今年上半年阿根廷消費品價格平均每月上漲5%以上,六個月的累計通脹率高達36.2%。阿根廷中央銀行諮詢的私人分析師7月曾認為,到今年年底,阿根廷的通脹率將達到76%左右。但到9月初,阿央行發佈私人分析師的預測顯示,到2022年底,該國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95%,2023年仍將保持在84%左右。

在另一個拉美經濟大國智利,由於6月以來美元全球升值,美元對智利比索7月份匯率達到1比1000,創歷史新高。智利瓦爾帕萊索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利薩爾多·戈麥斯認為,美元升值以及智利主要出口產品銅價格大幅下降,造成智利比索以“異常高的強度和波動性”貶值,甚至已經影響了外匯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為了遏制本幣大幅貶值,智利央行7月18日開始實施一項外匯干預計畫,計畫在9月底前投入250億美元資金。央行的強力干預使美元對智利比索的匯率下降到1比930。

與此同時,美元走強對巴西經濟運行影響巨大。去年初,巴西經濟一度出現快速復蘇跡象,通脹也被控制在政府的預期空間之內。然而好景不長,在美元指數出現上升走勢之後,雷亞爾開始出現大幅貶值,最低跌到5.82雷亞爾兌換1美元的水準;聖保羅股市也遭遇寒冬,股指震盪下跌。美元匯率和股市一直是巴西經濟的晴雨錶,種種跡象表明,資本似乎正在對巴西經濟失去信心。此情此景,也讓巴西人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不堪回首的高通脹局面,擔心“失去的十年”再度回潮。

阿根廷布宜諾賽勒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埃爾南·伯格斯坦認為,美聯儲的做法引發全球性加息,將嚴重影響阿根廷的儲備條件。他指出,全球加息對阿根廷等週邊國家的影響尤為嚴重,將造成投資抽離,從而更加限制經濟增長。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基督教會大學的塞爾吉奧·內格雷特認為,美聯儲加息對墨西哥等拉美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非常強烈”,美元投資變得更有吸引力,這造成資本從新興市場大量流出。內格雷特指出,美國是墨西哥的鄰國和主要商業夥伴,墨外貿嚴重依賴美國,美聯儲加息將導致墨西哥對美出口減少,甚至可能導致墨西哥經濟陷入衰退。

受高通脹和本幣貶值影響最大的是像貝爾特蘭一樣占拉美各國人口大多數的普通勞動者。在利馬經營一家商鋪的佩德羅·弗洛雷斯對本報記者說,美國的資本主義“毫無底線”,總是將自己的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弗洛雷斯認為,“美國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懺悔”,不能只顧及自己利益,而“應該看到世界其他地方”。

日本:陷入“抑通脹還是保經濟”兩難
今年以來,攪動全球金融市場的美聯儲“加息預期”演變成“加息”。隨著美國進入快速加息通道,美元快速走強,世界主要貨幣普遍承壓,日元更是大幅貶值。

日本媒體和專家認為,美國正通過加息向世界輸出通脹。面對進口物價上漲導致的輸入型通脹,日本央行在抑通脹還是保經濟之間陷入兩難。

受困於國內需求疲軟、經濟復蘇乏力的現實,日本央行被迫堅守超寬鬆貨幣政策。日美央行貨幣政策的背離令日元匯率一路狂跌。

9月7日,日元對美元匯率由年初的115日元對1美元水準跌進144日元區間,再度刷新24年低點。日元年內貶值約25%,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最差。

在國際商品市場能源資源類商品價格暴漲背景下,日元大幅貶值極大地放大了進口商品漲價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東京一家蔬果店的店主對記者表示,店裡很多商品是進口的,隨著日元貶值,進口商品全都漲價了。以前100多日元就可以買到的商品,現在不得不花140日元才能買到,壓力真的非常大。

日本央行公佈的資料顯示,由於進口商品價格持續飆升,日本企業物價連續17個月同比上漲,7月企業物價指數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最高水準,被統計的500多種商品中80%以上價格上漲。當月,如果以日元計算企業進口物價,價格同比漲幅高達48%。

近日,民間機構帝國資料庫一項日本漲價商品將達18000多種的調查刷屏日本媒體。有報導說,大規模的漲價9月才會拉開序幕,10月預計有6000多種商品面臨價格上調。

這一消息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謂是重重一擊。去年以來物價早已普遍上漲,近一年的煎熬原來只是序幕?

實際上,去年秋季以來,隨著進口物價大幅攀升,通縮壓力長期高企的日本已經遭遇了消費物價快速上漲的新問題。截至今年7月,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已連續11個月同比上漲。

根據總務省統計報告,今年7月日本電費同比上漲19.6%,管道天然氣漲價18.8%,煤油等其他光熱費上漲19.6%。當月食品漲價也比之前更加突出,進口牛肉和普通麵包的價格漲幅均超過12%。

此間媒體和專家普遍認為,日本國內面臨的是輸入型通脹,根源在於進口物價大幅上漲。而美聯儲加息導致的日元大幅貶值極大地加劇了進口商品漲價,是推升日本國內通脹水準的一個重要原因。彭博社報導指出,美國通過加息向世界輸出通脹。

日本民間對日元貶值的抱怨之聲不斷高漲。很多議價能力低、難以進行價格轉嫁的中小企業同樣因日元貶值陷入困境。

物價持續上漲讓復蘇乏力的日本經濟陷入更加複雜的困境。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指出,成本推升型通脹不同於央行所期待的需求擴張型通脹,不僅不能刺激消費,反而令消費需求受到抑制,不利於日本經濟復蘇。

7月,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後發表公報,上調本財年通脹預期至2.3%,同時再次重申將堅持超寬鬆貨幣政策。此間專家認為,央行在抑通脹還是保經濟之間陷入兩難,保經濟是日本央行的艱難選擇。

歐洲央行日前宣佈了貨幣聯盟成立以來最為激進的加息決定,有專家預計瑞士央行月內也將繼續加息,日元或將成為全球主要貨幣中唯一的“負利率貨幣”。

歐洲:匯率“跌跌不休”加劇衰退風險
在美元走強和經濟前景低迷的雙重壓力下,英鎊和歐元匯率在今年開啟了“跌跌不休”模式。歐元對美元匯率在7月一路跌破1比1,創下20年來新低。英鎊對美元匯率更是在最近跌至1比1.1410,創下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分析人士認為,疲軟的經濟前景使市場失去了對歐洲的信心,歐元和英鎊因此承受了巨大壓力。此外,在美元不斷升值的情況下,美元霸權下的貨幣體系也讓歐洲等國的貨幣付出了沉重代價。

很多人認為,歐洲的經濟狀況是貨幣貶值的罪魁禍首。飆升的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使歐洲多國陷入生活成本危機,數百萬低收入家庭被迫在取暖和吃飽之間作出選擇。

英國國家統計局8月22日發佈資料顯示,今年7月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0.1%,同比漲幅再創40年來新高。在高通脹的影響下,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已經發出警告,英國經濟預計將進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最深的衰退。

歐元區的情況同樣令人擔憂。歐盟統計局8月31日公佈的初步統計資料顯示,受烏克蘭局勢影響,歐元區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飆升,8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9.1%,不但超出市場預期,還再創歷史新高。

歐元區核心通脹率的持續攀升凸顯價格壓力正向更加廣泛的經濟領域蔓延。經濟學家預計,歐元區通脹率還未觸頂。隨著天然氣價格和電價飆升,未來幾個月歐元區通脹率將進一步上升,可能達到兩位數。

為遏制通脹進一步惡化,歐洲央行7月啟動十餘年來首次加息。但由於大幅加息可能加大經濟衰退風險及債務危機風險,歐洲央行制定政策時進退兩難。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指出,隨著高通脹、節能措施和金融環境收緊對經濟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2022年下半年歐洲經濟增長動力正在減弱。相關調查顯示,未來12個月,歐元區步美國後塵出現技術性衰退的可能性接近60%。

許多分析師還將歐元和英鎊的下跌歸因於美聯儲大幅加息。因為美元仍然是世界貿易和央行儲備的主要貨幣,在美元指數創下20年新高時,也就意味著其他主要貨幣在貶值。今年以來,美元對歐元上漲13%,對英鎊上漲15%,對日元上漲20%。

為了抑制猖獗的通貨膨脹,美國央行開始了自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加息。這使得美元資產對全球投資者更具吸引力。這意味著,如果美聯儲加息速度超過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更高的利息回報將吸引投資者從歐元和英鎊轉向以美元計價的投資。這推動了歐元和英鎊的貶值以及美元上漲。與此同時,由於美國經濟相比歐洲看起來更加強勁,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會繼續收緊政策,並擴大利率差距。

此外,美元也受益於在不確定時期作為投資者避風港的地位。高昂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通常對歐洲等能源進口國不利,但對美國等能源出口國有利,這表現在今年跟上或擊敗美元匯率上漲速度的少數貨幣往往是能源生產國的貨幣。

渣打銀行的分析師史蒂夫·英格蘭德就指出,強勢的美元讓全球經濟情況變得更糟。美國境外的國家和公司一般都以美元借款,因此,當美元升值時,從本幣收入中償還債務變得更加昂貴。對於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美元借貸成本的上升超過了它們從貨幣貶值中獲得的出口提振。

“美元走強甚至不是發達國家的福音,歐洲的出口商正在受到能源中斷的束縛,因此無法充分利用有利的匯率。”英格蘭德說。

分析師們認為,美元的大幅上漲給歐盟、英國的政策制定者帶來了巨大壓力。因為疲軟的貨幣使進口產品更加昂貴,可能助長更多的通貨膨脹,並讓各國央行不得不跟隨美聯儲積極加息,而脆弱的經濟很可能要因此付出沉重代價。【本報訊】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