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四季更迭。隨著小雪節氣的到來,天氣慢慢變冷,人們紛紛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小雪時節,民間有不少習俗。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二十四節氣飲食健康日誌》主編之一丁霞介紹,比如講究“冬臘風醃,蓄以禦冬”。此時的飲食要溫補,可以補一補脾胃。

冬季是比較適合進補的季節。丁霞提到,冬季養生可以參考起居護陽、精神內守等五個原則,比如作息方面要早睡晚起;衣著方面,要跟隨氣溫變化注意保暖等等。

冬季的第二個節氣
天行有常,四時佳興。對中國人來說,“二十四節氣”的影響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的二十四節氣與中國古代傳統曆法體系有關,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丁霞解釋,古人通過觀察天體運行,來認知一年當中的氣候、物候的變化規律。

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是人們常說的“四立”,主要代表四季的開始。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等,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也意味著,天氣將會越來越冷。

丁霞解釋,養生有一個理念就是天人相應。隨著天氣變冷,在衣著上更注意防寒,另外要吃一些能夠產生更多熱量的食物,來抵禦嚴寒。

小雪時節宜“溫補”
俗話說,“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圍繞著小雪節氣,民間形成了諸多習俗。

“舊日物質條件不夠豐富,蔬菜的季節性較強,此時北方地區開始儲存白菜。陝北地區有小雪宰羊的風俗,吃一碗熱乎乎的羊肉湯,能起到驅寒保暖的作用。”丁霞說。

資料圖:曬“臘味”。方堃

民間講究“冬臘風醃,蓄以禦冬”,冬天氣溫低、天氣乾燥,恰好適合醃制臘肉。於是,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動手做點香腸、臘肉,預備著過冬。

也有資料顯示,有的人家會在此時醃制鹹菜,所用到的原料除了一些青菜之外,“雪裡紅”等也頗受青睞。做好的醃菜入口鮮香,算是一道較為可口的佐餐。

丁霞表示,小雪時節的飲食一個是要溫補,一個是可以補一補脾胃,“可以吃一些牛羊肉這種富有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提高機體禦寒能力”。

冬季養生的五個原則
《黃帝內經》有雲:“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由此看來,不只是小雪節氣,冬季比較好的作息時間就是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

丁霞總結,冬季養生,可以參考以下五大原則。第一,起居護陽。作息方面要早睡晚起;衣著方面,要跟隨氣溫變化注意保暖,“有的年輕人可能追求時髦,冬天有時會穿短裙。實際上腹部、後背的保暖非常值得注意”。

第二,適當進補。“古人認為,五行對應五臟,冬季對應的是腎臟,飲食要以補腎為主。我們從五行、五臟對應五色的角度看,黑色入腎,可以吃一點黑米、黑芝麻等。”丁霞稱。

再者,除了營養成分外,也要考慮到食物的溫度。她表示,冬季忌吃直接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要吃的食物一定要是溫熱的。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強,也能滋補先天的腎精。

第三,精神內守。冬季日光少、運動量低,容易導致人心情低落。因此需要在精神、心理等方面保持一個比較平和的狀態,不要受外界過多的干擾,以顧護陽氣,減少陰精損耗。

冬季時情緒的調養非常重要,確保七情不過激,同時有意識的進行自我調節。比如多看看內容正向、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天氣好的時候,盡可能外出去做一些運動。

第四,適量運動。從日常養生角度看,冬季不適合做出汗多的劇烈運動。一來汗為心之液,也是人體的陰精。二來,汗孔打開,人體容易受寒。

因此,冬日以養生為目的的運動量標準,是以運動後微微出汗,身體微熱比較舒服為主。適量運動能夠幫助消化,避免體重過度增加。

第五,養陰潤燥。丁霞解釋,例如有的地方冬天有暖氣,室溫過高,可能吃的高熱量的東西又多,就容易產生內熱、燥熱。

所以在環境上,要注意室內的空氣濕度,在比較乾燥的時候使用加濕器,或者在屋內放一點水,讓水分蒸發,對皮膚也好。再者多喝溫開水,也是一種方法。

飲食需適量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冬季來臨,也與美食、健康相伴過冬。

丁霞提到,四季都可以補脾,可以多吃一點根塊莖,諸如紅薯、土豆、藕、山藥等,燉牛肉、燉羊肉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一些進去。

比較愛喝粥的人,可以在粥裡有意識的加一些茯苓、南瓜、棗等,做成雜糧粥,但儘量不要食用過多的豆類。因為冬季運動少,豆製品不容易消化,容易腹脹的人要少吃豆製品。

做菜的話,羊肉性溫,可以用來燉湯。丁霞介紹,有一道“當歸生薑羊肉湯”,能夠補血活血,適合那些怕冷、容易腹瀉的人食用。

不過,即便是進補,也要避免吃過多辛辣的東西,辛辣之物可能傷及胃陰、肺陰。閑來無事,可以用梨、百合、枸杞煮水喝,加一點冰糖,滋養肺陰,避免乾渴。

“中醫常講‘治未病’,預防對養生保健來說很重要。”丁霞舉例道,冬季容易發生功能性腹瀉、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也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多多注意。

比如,有些人可能屬於中焦虛寒,外出時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減少冬季腹瀉;木耳、紅薯、火龍果等食物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適當吃一些。

飲食須適量,不宜過飽,特別是晚餐,一般吃個八成飽。另外,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嘗試在晚上入睡前自己輕輕順時針揉腹,這對改善睡眠、促進胃腸蠕動都有很好的作用。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飲食豐富充足,但我們依然需要瞭解節氣特點,盡可能地自律,保證身體健康。”丁霞如是說道。【編輯:莫兮】

承印人: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址: 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