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研究:乙肝藥富馬酸替諾福韋增長者骨折風險

【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昨日(21日)公佈,最新研究分析香港逾四萬名60歲或以上乙型肝炎患者數據,比較他們在服用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ETV)和富馬酸替諾福韋(TDF),發現患者在接受TDF治療超過兩年後,骨折風險明顯較接受ETV治療的患者高。

香港整體人口中約6.2%、約46.5萬人帶有乙肝病毒。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減低患上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的風險。ETV和TDF是現時香港最常用的一線乙肝口服抗病毒藥物。

中大研究團隊表示,TDF雖然療效顯著,但其中一個預期的副作用就是減低骨質密度。長期服用此藥的長者,一旦遭遇撞擊或意外跌倒時,更容易骨折。

研究團隊運用醫院管理局的電子健康數據庫“臨床醫療數據分析及報告系統”,分析41531名在2008年至2022年間服用抗病毒藥ETV或TDF、60歲或以上慢性乙肝患者的數據,由患者開始服用抗病毒藥起追蹤他們八年的健康狀況,比較兩個組別的骨折風險。

根據分析,服用ETV或TDF抗病毒藥的乙肝患者在治療開始的首兩年出現骨折的發生率相若。但服藥逾兩年後,服用TDF患者骨折發生率的增幅明顯較大,八年後的累積發生率更高出五成。

團隊建議醫生處方乙肝藥物時,應更全面考慮年長患者的身體狀況。在藥物選擇方面,新一代抗病毒藥磷丙替諾福韋(TAF)會較適合腎病及骨質疏鬆症患者服用。

衞生署根據最新的本港的人口健康調查結果,推算全港有約41萬人患有乙型肝炎,呼籲包括有家人或伴侶患有肝炎的高危人士,進行檢測。另外,衞生署4年前開始為患有乙肝及病毒載量高的孕婦提供抗病毒藥,降低母嬰傳播風險。

衞生署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5至34歲人士,乙肝感染率明顯較低,相信主要與當局80年代起,採取一系列預防母嬰傳播的措施有關,包括向患病孕婦提供抗病毒藥。去年起,當局亦為母親患有乙肝的嬰兒,安排接種乙肝疫苗,之後進行血清測試,截至去年底,已經有1990名嬰兒接受測試。衞生署特別預防計劃顧問醫生黃駿君表示,由於慢性乙肝無明顯病徵,往往難以發現已經受感染,呼籲包括父母或兄弟姐妹或伴侶患有乙肝的高危人士,應該進行測試,如果無抗體保護應接種疫苗。【編輯:陳康】

編輯出版發行人:環球新聞時訊報
社 長:魏月童
承 印: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 址: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