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教授公布報告詳情。

香港科研創新輸穗深幾條街
香港城市大學發表《2018年大灣區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結果顯示香港於大灣區科研創新發展排行中,無論在科技人材、資金投入、發明專利的數目等遠遠不及廣州、深圳,發展前景令人憂慮。

報告由城市大學與科研人員社交網絡平台「科研之友」合力完成,利用「科研之友」系統收集的大數據,將2012至2017年大灣區11個城市的、科研創新表現分析和比較,包括香港、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江門、中山、肇慶和澳門等地。

報告顯示香港在基礎科研上仍有優勢,但大部分流於學術層面,如要保持領先,技術創新方面變得不可或缺;相反鄰近地區無論在科技人材、資金投入,發明專利上已遠勝香港。」科技人材上,廣州居首 (2,428,025人),深圳名列第2 (1,344,130人),香港排第3(471,615人),廣州科技人材數目是香港的5倍。科技企業數目方面,香港更是望塵莫及,排行第一廣州(27,377間),排於尾三的肇慶(1,333間)亦大幅多於香港 (173間)。

報告亦指出過去5年對於科技投入金額,香港列第三 (49億元),廣州 (327億) 和深圳 (100億),資金投入比香港多6.5倍(廣州)和 2倍(深圳)。報告披露香港在人材、項目數量,以及投入發展新興產業的金額,均遠遜大灣區的其他城市。研發新興產業人員方面,深圳在專利發明上表現最佳(207,771項),廣州第二(141,504項),位於末席的香港只有1,080項; 過去5年研發新興產業的投入金額上,廣州繼續領先 (63億),深圳位居第二 (43億),雖然香港排第三,但投入度只有約20億元的資金,科研創新發展上被拋離是有跡可尋。

城大資訊系統學系馬建教授建議,香港可參考「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設計適合香港的新興產業計劃,與大灣區的科研創新接軌;同時希望政府能加大對新興產業的研發投入,和對本地科技型企業的培育與支持,鼓勵與學界合作,培養更多的科研創新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