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研究鳥類羽毛的演變,為不同鳥類羽毛如何適應其生態與環境作出解密。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整合幹細胞中心」跨領域科學團隊耗時4年,找出鳥類羽毛演變過程的差異,發現信號分子(Wnt2b)在羽枝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未來可應用在再生醫學研究。

有關團隊5日召開成果發表會,此計劃由「中國醫藥大學」團隊與美國南加州大學院士鍾正明研究,「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及研究團隊成員出席,鍾正明透過視訊連線參與發表會。此成果登上國際期刊「細胞」。

中醫大整合幹細胞研究中心生物物理學博士阮文淘表示,此研究耗時4年,分析台灣25種鳥類以及保存在化石中近1億年的羽毛,除發現鳥類羽毛的演化,更發現了鳥類體內的信號分子(Wnt2b),可控制鳥類羽毛的生長。

中醫大博士後研究員張瑋玲為此計劃的第一作者,她指出,鳥類每根羽毛掉落,經過數月可重新長出新羽毛,羽毛生長的型態、位置受信號分子的濃度梯度多寡影響,未來希望可找出人體內的信號分子,有利在再生醫學上的應用與突破。

此篇研究論文「飛行羽毛的誕生:生物建構原則及適應性」,採跨領域團隊研究,鍾正明表示,了解鳥類羽毛演化過程及建構原理,將啟發仿生複合材料的設計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