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和癌症的爭論:毒理學家的看法

【本報訊】關於癌症和阿斯巴甜(許多碳酸飲料和數千種其他食品的甜味劑)之間可能存在聯繫的科學和醫學爭論仍在繼續。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決定將人造甜味劑歸類為可能致癌物,另一方面仍然維持目前的每日安全攝入量建議,但複雜資料的解析尚未得到解決。

阿斯巴甜不是天然存在的,必須製造。它是由改良版的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連接在一起而成;這些都是構成人類和其他動物蛋白質的組成部分的氨基酸。

這一相互矛盾的決定是基於世界衛生組織兩個委員會——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有些相互矛盾的裁決。

一方面,IARC 的 25 名國際專家對研究進行了評估,發現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但沒有足夠一致的證據表明將阿斯巴甜納入 WHO 最高風險類別的致癌物。該委員會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質,這一類別包括一系列經常食用的產品。

另一方面,JECFA 認為證據不足以改變阿斯巴甜的每日推薦攝入量,並表示目前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 40 毫克,或者體重 150 磅的人每天攝入 9 至 14 罐無糖軟飲料,仍然被認為是安全的。

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的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表明了立場,表示不同意IARC的致癌物分類,並支持JECFA的每日攝入量現狀。

這一切將消費者帶向何方?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家兼環境健康科學研究副教授傑基·古德里奇(Jackie Goodrich)解釋了消費者是否應該擔心。

古德里奇解釋道: “消費者應該意識到,這一稱號意味著不同類型研究的證據不足以確信阿斯巴甜與癌症之間存在聯繫。某些研究有證據表明阿斯巴甜與癌症有關,但縱觀所有研究,發現不一致。”

還有一些限制不允許科學家將阿斯巴甜與癌症直接聯繫起來。古德里奇補充道:“我們稱之為混雜因素的其他因素可能可以解釋這種聯繫,科學家們還需要努力找出真正的因果關係。與此同時,我們已經知道攝入大量糖對健康不利。因此,消費者應該採取計量方法,找到減少糖和人造甜味劑總體消費量的方法,而不必完全從飲食中剔除某種特定甜味劑。”

著眼于科學,古德里奇評估道:“多年來,對老鼠和人類進行的相當令人信服的研究表明,阿斯巴甜或人工甜味劑通常與多種癌症有關。這些研究引起了人們對阿斯巴甜以及某些情況下其他甜味劑的擔憂。然而,證據與其他顯示與癌症無關的研究不一致。IARC 的流程系統地審查了所有證據,並根據每項研究設計的優點和局限性進行加權,而不是僅由一項研究驅動。”

“你會食用阿斯巴甜嗎?”,古德里奇回答道:“作為一名毒理學家,我認識到,盡可能減少有害(或潛在有害)的接觸是有益的。作為一名公共衛生專業人士,我也知道大量飲用含糖飲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選擇。我限制加糖和人工加糖飲料以及優酪乳等產品的消費,但不會完全避免它們。只要有可能,我都會尋找替代品,例如天然低糖優酪乳、不加糖的茶等。”

她補充道:“我也食用含有甜葉菊等天然甜味劑的產品,但儘量避免對某種特定甜味劑產生依賴。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有時會得到自己最喜歡的產品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編輯:溫遇桉】

編輯出版發行人:環球新聞時訊報
社 長:魏月童
承 印:環球電視有限公司
地 址:香港上環幹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14樓14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