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上月聯合發佈整治違法App《公告》。

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 1月25日聯合發佈《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的公告》,決定在2019整年,在全國展開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專項治理。
記者:張斌    互聯網圖片

「ofo小黃車」向關聯公司及廠商分享用戶資訊前,未獲個別用戶同意;「網易彩票App」收集用戶的個人財產、上網紀錄等資訊,涉嫌過度收集或使用。

這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發佈的《100款App個人資訊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涉嫌過度收集用戶個人資訊的典型案例。

《報告》稱,App普遍存在涉嫌過度收集用戶個人資訊的情況,其中有59款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資訊」,28款App涉嫌過度收集「通訊錄資訊」,23款App涉嫌過度收集「身分資訊」,22款App涉嫌過度收集「手機號碼」等。在隱私政策方面,有47款App隱私條款不達標,其中34款App沒有隱私條款。

不給許可權不讓用
事實上,在Android系統上,谷歌為用戶提供是否給APP某項授權的功能。但在內地,相關政策形同虛設。大量APP要求用戶授權,用戶若拒絕,APP會直接退出,等於是「不給許可權就不讓用」。不少用戶只能向應用商低頭,出讓個人的隱私權換取APP的使用。

哪麼,App經營者為何熱衷大量採集用戶的個人資訊?在大數據時代,個人資訊就是金錢。個人資訊可用於用戶分析,令App產品優化升級。但一些企業過度採集用戶個人資訊,目的是根據用戶的消費行為分析,精準匹配投放商業廣告。

業界表示,當前各大App熱衷於「個人化推薦服務」,想做到精準,必須盡可能掌握更多用戶資訊,不管是否有用,多收集一點總沒壞處。對於個人資訊,沒人知道哪些資訊會成為重點,足夠多的資訊才是重點。所以,大量APP要求用戶授予本不需要的許可權,以獲取個人資訊。

APP過度採集用戶資訊,難以保隌隱私安全。

綠色應用 響應者稀
當然,內地也有開發者呼籲「綠色應用」,呼籲各應用廠商規範獲取許可權,並成立「綠色應用」聯盟。可悲的是,加入聯盟的「綠色應用」屈指可數。企業逐利是本性,他們很難自律。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的問題,僅憑企業無法有效解決。所以,這次四個政府部門的專項行動,不但有必要,並顯示了政府全面解決問題的決心。

《公告》要求,App運營者收集使用用戶個人資訊時,應嚴格履行《網路安全法》規定的責任義務,對獲取的個人資訊安全負責,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個人資訊保護。

通過此次專項整治,可以把嚴重不符要求、無法履行法定義務的App清理出市場,把存在缺陷卻需要繼續提供服務的App,促使改進品質與服務,整體促進App的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