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故發生後的航拍圖來看,天然氣站的位置已被炸​​成一個大坑。新京報圖片

截至3月26日下午12時,江蘇響水天嘉宜公司「3·21」爆炸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566人受傷。其中危重傷員13人,重症66人。

每發生一次安全事故,社會就躁動一次,而響水「3·21」爆炸事故的發生,是基層官員污染當政政治生態造成的惡果。
特約記者   互聯網圖片

基層官員污染當政政治生態,喊出「寧願被毒死,也不願窮死」。天嘉宜公司的「前科」不少,2015年5月、2017年7月都曾被當地環保局通報,2018年2月則被當時的國家安監總局發出的督促整改函點名批評,並指出它存在13個安全隱患,包括構成二級重大危險源的苯罐區、甲醇罐區未設置罐根部緊急切斷閥,該公司董事長還曾因污染環境罪獲刑。

2007年11月27日響水縣就曾發生一起大爆炸;2011年2月10日響水陳家港還發生舉國震驚的「萬人奔逃事件」,原因就是民眾聽聞「化工廠要爆炸」,此前還有當地官員號召居民「不要怕」,並喊出「寧願被毒死,也不願窮死」的口號。

每當這樣的事件發生,有關部門都會信誓旦旦地保證做好監管問題,找出責任人。很多人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有被送進監獄的,甚至也有被執行死刑的。而響水恰恰相反,不防爆炸,專防記者,對報導真相的記者採取軟禁+賄賂+色誘。

2007年11月27日,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化工集中區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發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具體死亡數字不詳,真相至今不明。該爆炸事故發生後,江蘇省鹽城市的市委宣傳部及響水縣的縣委宣傳部,迅速啟動所謂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應急預案,全力掩蓋真相,阻止記者,並且是在該市及縣兩級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下,以及市縣事故處理指揮部及警方的全力配合下,在事發後的十多天時間內,先後阻止了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新華日報、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中央電視台數字頻道《安全在線》、江蘇電視台等21家各類新聞媒體的69名新聞記者,至於如何阻止,除了給記者每人1,000元紅包外 — 記者無法推辭,還給記者的房間多次送按摩小姐。

《沉著應對突發事件 全力做好輿論引導——響水「11·27」事故新聞協調工作的主要做法》。

響水基層幹污染政治生態表現在,不以「軟禁+賄賂+色誘記者」為恥,反以此為榮變成「經驗」。 《沉著應對突發事件 全力做好輿論引導——響水「11·27」事故新聞協調工作的主要做法》。 文章用官方文本語氣,詳細記錄了當地政府如何在2007年爆炸事件發生之後,阻撓全國新聞媒體記者採訪的「先進經驗」。 如果說,「紅腫處艷若桃花,潰爛時美如乳酪」是三觀凌亂的表現,那此文就將這顛倒是非的手法,體現到了極致:據文中說法,在爆炸事故後,當地對所有來響水採訪的記者嚴格盯梢,「在事故第一現場,我們派駐的人員和化工集中區抽調的同志一起,晝夜巡邏,嚴防死守,堅決勸阻記者私自採訪。期間,有3批記者試圖翻越聯化圍牆,深入現場採訪,被巡邏組及時發現,當即勸離現場。」 都說要尊重媒體採訪權、報導權,可該文卻將對來訪記者的軟禁、監視、跟踪、賄賂,對線人的威脅、利誘以及對新聞現場的封鎖,總結成「新聞協調工作」的一整套經驗。

這些若屬實,那無疑讓人三觀震碎:明明應該將應急預案用在處理事故上,他們卻用在應對媒體記者上,還儼然布下「天羅地網」——文中直言不諱地提到,2007年12月5日上午,央視3名記者乘出租車前往當地採訪時,雖然強行要求出租車司機關閉手機,但「該司機乘他們不備之際,借用他人電話向公司總部報告,為成功勸阻這次採訪活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明明是負面做法,還當正面經驗來宣傳……

3月22日拍攝的「3·21」響水天嘉宜公司爆炸事故現場。

此後,《中國青年報》記者李潤文談「響水經驗」的文章也被熱傳,則對其形成了印證。據他講述,2007年11月29日,他和新華社記者劉某都遭遇了當地官員安排濃妝豔抹女子為其按摩的情形,但遭其拒絕。據其披露,除了色相利誘外,當地阻撓採訪手段還有武力威脅、軟禁和重金收買記者等。這都被媒體報導,之後還有媒體發表了《「響水經驗」的危險信號》的評論。 最後該地宣傳部該寫下總結報告,稱他們「由於反應敏捷、措施得當、協調到位,特別是在市內主要媒體的大力支持下,整個協調工作平穩有序,正面輿論引導有力,主流聲音突出,有效抑制了謠言傳播的空間,阻止和避免了不實報導和媒體炒作,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為妥善處理事故創造了寬鬆的外部環境」。

事故發生了,想的不是第一時間如實的披露災情,不是集中精力做善後工作,不是查找事故發生的原因,不是檢討安全工作中可能存在問題,而是挖空心思地防控、阻擾前來採訪的媒體,這又說明了什麼呢?安全總是與監管分不開的,監管越實錘、越細緻,安全事故自然就會越少。如果監管是出了事情之後的監管就晚了。通俗地說,監管類似於救火,著火了就自然要去救。但一旦起火了,損失就已經造成了。

而更具戲劇性的是,去年年底,鹽城市委書記在響水調研期間,曾專門前往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視察,了解企業的整改落實情況,而就在幾天前,響水縣領導還曾通過走訪調研的方式,多次強調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要求全面排查各類隱患。

一家被多次通報處罰,甚至被國家安監總局掛名批評的企業,一年之後便因被點名的安全隱患發生了傷亡慘烈的爆炸,這說明了什麼?這無疑是一記響亮的巴掌。在「寧願被毒死,也不願窮死」的政治生態下,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等待著下一次發生,所不確定的只是不知道下一次會發生在哪裡,發生在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