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來臨之際,許多人都吃起了月餅,可是在享受月餅的美味的同時,大家也在擔心自己會因為攝入過多的糖而使體重上升。事實上,很多人減肥總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甜食的誘惑。然而,人類對於糖的攝入由來已久,因此大可不必首先歸因於意志力薄弱,嗜甜的愛好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存在了。糖一出現就開始以各種方式影響著人類。在中國,甜食更是結合了獨特的地域風貌,形成一系列甜食文化群體。

1、甘蔗。

一、 嗜甜本質和最早的糖

舊石器時代,物質資源的提供還極其不穩定,為了維持正常生活,人們必須多吃高熱量的食物。甜的食物可以使人們吃了之後可以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甜味也是人類從母乳中嘗到的人間的第一種滋味,是人類成長的源頭,這也是人感受到甜味安全性的原因之一。因此,甜味成了人類比較傾心的味道。

此外,在原始社會就已經產生了人類最早的甜味劑——蜂蜜和水果,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也是人類在蠻荒的世界中對糖最早的探尋。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已經不滿足於填飽肚子,開始追求食物的味道,而味覺則是最重要的滿足物件。人們開始探索怎麼將這種大自然的饋贈保存下來,於是產生了糖。

3、湯圓。

二、糖的出現和分類

糖的出現和發展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涉及到飲食文化,南北差異,文化交流等問題。糖一般有飴糖、蔗糖等,其中飴糖的來源是麥芽,所以出現得很早,使用範圍也很廣。蔗糖出現後,逐漸與飴糖平分市場。糖的第三種主要來源是甜菜,然而直到清朝末年才從歐洲引進。蔗糖相對於飴糖而言,其生產和加工更複雜,更容易產生分工,從而體現出資本主義雇傭的某些特點,因此,歷來許多學者把蔗糖業的發展當成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研究。

月餅。

三、中國的甜食文化

中國人把對食物的基本感受概括為五味:甜、酸、苦、辣、鹹,當五味和中華文化發生關係,它們就不僅僅是感官的愉悅了,而是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飲食文化。

糖。

吃甜食被賦予了很多意義。

一者,有蒸蒸日上之意,比如甜味的來源——甘蔗,其形節節而高,常被賦予甜美向上的寓意。代表重陽節的重陽糕,層層夾糖,寄予了人們對生活層層更甜,步步高升的美好願望。

二者,有幸福美滿之意,夫妻在洞房前要同吃一碗甜湯圓,而且糖也被作為婚禮中的聘禮使用。

三者,有吉祥平安之意,發糕在中國古代有發財的寓意,過年時,誰做的發糕隆起得越高就預示著一年運氣越好。

在中國文化裡,甜還是與人們的審美體驗發生了聯繫;而甜的載體——糖也從來不只是一種經濟作物,而是與權力、階級發生了聯繫。就普通老百姓而言,人們希望通過品嘗甜食,得到甜美味覺的享受,進而體味到甜美的人生,這便是甜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由此,甜食文化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中華美食文化的一個縮影。